第一节 课程开发的基本模式 一、课程开发的含义与层次 (一)课程开发的含义 课程开发是指在课程开发过程中,根据某种思想和理论,确定课程目标、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规划课程实施,以及制定课程评价原则等一系列活动与过程的整体。不同的课程开发模式有不同的教育哲学和心理学基础,代表不同的课程组织结构和教学过程,反映课程与相关领域的不同关系。 课程开发由“课程编制”或“课程编订”(curriculum making)和“课程建设” (curriculum building or construction)等词汇发展、演进而来。1923年和1924年,课程科学化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 美国著名教育学者查特斯和博比特分别出版了《课程编制》(Curriculum Construction)和《怎样编制课程》(How to Make A Curriculum)两部论著之后,“课程编制”一词开始广泛流行。1935年, 美国学者卡斯威尔和坎贝尔合著的《课程开发》(Curriculum Development)问世后,“课程开发”概念引起人们的关注。20世纪50年代后,欧美用curriculum development一词逐渐代替了以前常用的curriculum making和curriculum construction。1974年3月,日本文部省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所辖机构“教育研究革新中心”(CERI)合作,在东京召开了课程开发国际研讨会,明确地提出了“课程开发”的概念及其基本方向,认为“‘课程开发’是表示课程的编订、实验、检验———改进———再编订、实验、检验„„这一连串作业过程的整体”。“课程开发”这一术语在教育界流行,应该说是始于这个时候。 我国教育界在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常用“课程编制”和“课程编订”这两个术语,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一些课程研究的书刊中才逐渐开始使用“课程开发”这一术语。目前,用法有些不一致,有的仍然使用“课程编制”、“课程编订”等术语,如施良方著《课程理论》(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有的转向使用“课程开发”这一术语,如钟启泉、李雁冰主编的《课程设计基础》( 山东教育出 版社,2000年版);有的将curriculum development译为“课程研究”,而主张使用“课程研制”这一术语,如郝德永著《课程研制方法论》(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课程开发虽由“课程编订”发展而来,但其内涵和外延已发生了变化。“课程编制”或“课程编订”的含义是学校课程的编辑和制作,大体上包括对人生活动的分析,对教育目标的分析,对儿童身心发展状况的研究,对教学科目的安排和各科教学时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