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平行线的证明 1.为什么要证明 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学生的技能基础:学生经历了很多验证结论合理性的过程,有了初步的逻辑推理思维。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 学生已经参与了对几何图形的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猜测、归纳等活动,对今天本节课的分组讨论、自主探究等活动有很大的帮助. 二、教学任务分析 学生的直观能力是仅有对图形的直观感受而不能进行推理、论证,有时是会产生错误的结论,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 1.运用实验验证、举反例验证、推理论证等方法来验证某些问题的结论正确与否. 2.经历观察、验证、归纳等过程,使学生认识证明的必要性,培养学生的推理意识. 3.了解检验数学结论的常用方法:实验验证、举出反例、推理论证等. 三、教学过程: 1 、验证活动(1 ) 某学习小组发现,当 n=0,1,2,3 时,代数式 n2-n+11 的值都是质数,于是得到结论:对于所有自然数 n, n2-n+11 的值都是质数.你认为呢?与同伴交流. 注意事项: 学生通过列表归纳,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判断,在 n=10 以前都一直认为n2-n+11 是一个质数,但当 n=10 时,找到了一个反例,进而发现不能根据少数几个现象轻易肯定某个数学结论的正确性. 2、验证活动(2 ) 如图,假如用一根比地球的赤道长 1 米的铁丝将地球赤道围起来,那么铁丝与地球赤道之间的间隙能有多大(把地球看成球形)?能放进一个红枣吗?能放进一个拳头吗? 参考答案:设赤道周长为c,铁丝与地球赤道之间的间隙为 : )(16.021221mcc 它们的间隙不仅能放进一个红枣,而且也能放进一个拳头. 注意事项: 要充分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首先让学生对自己的结论确信无疑,再进一步计算,结果与学生的感觉产生矛盾,切忌直接进行计算,把结论告诉学生。 3 、反馈练习 1.如图中两条线段 a 与b 的长度相等吗?请你先观察,再度量一下. 答案:a 与b 的长度相等. 第 1小题图 第 2小题图 2.如图中三条线段 a、b、c,哪一条线段与线段 d 在同一直线上?请你先观察,再用三角尺验证一下. 答案:线段 b 与线段 d 在同一直线上. 3.当 n为正整数时,n2+3n+1 的值一定是质数吗? 答案:经验证:当 n为正整数时,n2+3n+1 的值一定是质数. 4 、课堂小结 5 、 巩固练习 课本第 217 页习题 7.1 第 2,3 题. 四、教学反思 2.定义与命题(第 1课时) 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学生技能基础:本节课将对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