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第七章污水的厌氧生物处理

第七章污水的厌氧生物处理_第1页
1/12
第七章污水的厌氧生物处理_第2页
2/12
第七章污水的厌氧生物处理_第3页
3/12
第七章 污水的厌氧生物处理 第 1 节 厌氧生物处理的基本理 传统上,污泥在脱水作最后处置前进行厌氧处理,称污泥消化(详见第十二章), “消化”也常作为厌氧处理的简称。早期的厌氧处理研究都针对污泥消化。 污泥的厌氧处理面对的是固态有机物,所以称为消化。对批量污泥静置考察,可以见到污泥的消化过程明显分为两个阶段。固态有机物先是液化,称液化阶段;接着降解产物气化,称气化阶段;整个过程历时半年以上。第一阶段最显著的特征是液态污泥的pH 值迅速下降,不到10d,降到最低值(即使在室温下,露在空气中的食物几天内就变馊发酸) ,所以,称酸化阶段更为合适。污泥中的固态有机物主要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如淀粉、纤维素、油脂、蛋白质等,在无氧环境中降解时,转化为有机酸、醇、醛、水分子等液态产物和CO2、 H2、 NH3、 H2S 等气体分子,气体大多溶解在泥液中。转化产物中有机酸是主体,在一个月左右,达到最高值。低pH 值有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NH3 的溶解产物NHaOH 有中和作用,经过长时间的酸化阶段,pH 值回升后,进入气化阶段。气体类似沼泽散发的气体,可称消化气,主体是甲烷,因此气化阶段常称甲烷化阶段,与酸化阶段相应。二氧化碳也相当多,还有微量硫化氢。参与消化的细菌,酸化阶段的统称产酸或酸化细菌,几乎包括所有的兼性细菌;甲烷化阶段的统称甲烷细菌,已经证实的已有80 多种。 1967 年,Bry ant 报告认为消化经历四个阶段:先是水解阶段,固态有机物被细菌的胞外酶所水解;第二阶段是酸化;在进入甲烷化阶段之前,代谢中间液态产物都要乙酸化,称乙酸化阶段;第四阶段是甲烷化阶段。然而甲烷化效率很高的甲烷八叠球菌能够代谢甲醇,乙酸和二氧化碳为甲烷。 在工程技术上,研究甲烷细菌的通性是重要的,这将有助于打破厌氧生物处理过程分阶段的现象,从而最大限度地缩短处理过程的历时。经验和研究表明, pH 值和温度是影响甲烷细菌生长的两个重要环境因素。pH 值应在6.8~ 7.2之间。在35℃ ~ 38℃ 和 52℃ ~ 55℃ 各有一个最适温度。 污水和泥液中的碱度有缓冲作用,如果有足够的碱度中和有机酸,其pH 值有可能维持在6.8 之上,酸化和甲烷化两大类细菌就有可能共存,从而消除分阶段现象。此外,消化池池液的充分混合对调整pH 值也是必要的。 从液温看,消化可在中温(35℃ ~ 38℃ )进行(称中温消化),也可在高温 ( 52℃ ~ 55℃ )进行(称高温消化)。...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第七章污水的厌氧生物处理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