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七章 课堂对话活动 第一节 问答行为的管理 教学对话可以说是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日本教学论专家佐藤正夫称之为“共同解决型教学方法”。我们这里着重讨论两种最重要的课堂对话行为:问答行为与讨论行为。 1.问答行为 参与式课堂教学离开师生之间对话是难以进行下取的,而问答是师生最常用、最主要的对话行为。 问答行为是一种互动行为,在教师问答行为之间有学生行为介入,因而它是间断的系列行为,我们可以把它称作是“问答行为链”。问答行为除最初的发问行为外,行为链的后半部分很大程度上受学生当时回答情况的制约,下面我们就尝试介绍一些有关参与式问答行为的基本知识,并对问答行为作简要的分析,最后提供几种有效的参与式问答策略。 一般地,参与式问答行为有如下几方面的功能: 第一,诱发学生参与教学。已有研究证实学生对教师引导的问答活动参与程度最高这可能是由于问答包括听和说的活动,而对多数学生来说,相对于读和写,听和说更有激发作用。 第二,提供线索。问答行为可以给学生提供某种线索使学生注意教材中的某些特定信息。有意学习(包含问答行为)与偶然学习(不包含问答行为)效果的对比研究和后来的实验研究证实了这一点。 第三,提供练习与反馈机会。学生要回答教师问题,就必须回忆所学的有关内容,并围绕这些展开思考,这就给学生学习任务重复接触或重复反应提供了机会。教师要对学生回答做出某种反应,或肯定或否定,有时还会修改、补充学生的回答,使之完整、准确。师生问答通过练习和反馈两个过程,巩固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 第四,有助于学生学习结果的迁移。课堂中的师生问答形式与单元测验有许多相似之处,学生在教师问答时的回答可直接迁移到单元测验中。 根据师生在问答活动中参与程度、支配权利不同,问答行为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两种:“质问式”问答行为和“对话式”问答行为。在“质问式”中教师几乎完全控制着问答过程和方向,教师可以提问而学生则不能。教师通过频繁提问,检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掌握程度或引导学生沿着教师预设的轨道进行。“对话式”问答行为的特征是教师提出问题请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在学生观点基础上在提出新问题;学生可以向教师提出质疑,就某一问题共同探讨,学生对问答的进程和方向有较多的支配机会。由于“对话式”问答行为类似于课堂讨论的关键特征,所以“对话式”问答行为又可以称作“讨论式”问答行为。 此外,前面曾述及问答行为是反映课堂师生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