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文母题之“思想与精神”一、母题阐释“思想”是意识运动形式的表达,是意识的主体在意识形态里进行的意识的运动行为,是以某一问题为点的直线意识的运动形式,思想的作用有助于进行意识的引导,是思想直线运动形式的存在特征。“思想”是指主体的具体的意识的直线型运动形式,思考是意识运动的圆周形式,思索是意识的射线型运动形式,思维是意识运动的综合形式。思想向两端延伸,思索向一端延伸,思考是以某一具体问题为中心的圆周运动,所有有关意识的运动的表达是思维。“精神”是一个哲学集合概念,在外延方面包含了精神物类和精神事类。诸如运动惯性、弹性、可塑性、化学反应、电荷吸引排斥、基因及其重演、条件反射、感觉、认知、意识、思维、心理等物质运动及其产物如观感、听感、触感、知识、理念、理论、宗教信仰、信息、见闻、语言、言论、文字、文章等等与精神活动有关的所有概念。总之是一切过去事和物的记录及此记录的重演。“精神”并非内生的,而是由外而内的。外界的事和物通过人的感觉神经系统以感觉、知觉、意识等方式记录入人的体内并重演于体内外,便成了人的精神。二、材料解读1、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固得以发扬。思想而不自由,毋宁死耳;斯古今仁圣同殉之精义,夫岂庸鄙之敢望。先生一以死见其独立自由之意志,非所论于一人之恩怨,一姓之兴亡。表哲人之奇节,诉真宰之茫茫。来世不可知者也,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章。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世,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幽静的清华园,矗立着王国维的纪念碑,学子们每经此地总会怀着对一代国学大师的崇敬与惋惜的心情,而又总会为在 20 世纪中国学术史上具有特殊地位的陈寅恪所写的碑铭所感动与激励。碑铭中称赞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第一次以凝练的语言总结表达了近世启蒙思想运动以来中国学者要求学术独立与自由的理想,成为正直学者的追求与人格的象征。早在 1905 年,王国维即论述了学术独立的意义,他说:“夫哲学家与美术家之所志者真理也。真理者,天下万世之真理,而非一时之真理也。”因而追求真理是学者的天职,他希望“今后之哲学、美术家毋忘其天职而失其独立之位置则幸矣”。他评论学术界时,主张将学术研究视为目的,而非国家、民族和宗教的手段;这样学术才能独立,而“学术之发达,存乎其独立而已”。在陈寅恪看来,王国维的自杀方式表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