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因素(危险源)清单填制说明1 危险源辨识范围1.1 常规或非常规的活动:常规活动:供水、供电、供暖、幼儿托管、饮食加工、房屋租赁、房产管理、工程管理、医疗服务、离退休管理、保安、保洁、绿化、维修、防洪防汛、防雷防电等。非常规活动:农药喷洒、紧急动火、动土、临时用电等。1.2 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的活动:办公、生活、健身、娱乐、交通、其他。1.3 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办公设施、生活设施、消防设施、供电设施、车辆。2 危险源的辨识2.1 作业活动信息的收集包括:a)场站、设备的设计信息,设备、设施之间的安全距离;b)设备、设施的运行情况;c)物料的物理形态、化学特性、物料要用手移动的距离和高度;d)生活配套设施和应急设施;e)生产过程中使用和产生的高温、高压、易燃、易爆、噪音、粉尘、有毒气体等,以及有害气体与主风向的关系;f)员工的不良习惯、心态、健康状况及违章操作等;g)自然条件中的气象及地质现象,如雷击、暴雨、洪水、地震等;h)机动车在道路行使可能遇到的人员、路况、车况、气候影响等。2.2 危险源辨识的时态和状态:过去、现在和将来三种时态及正常、异常和紧急三种状态。2.3 危险源辨识的方法风险识别以事故预防,控制和减少事故及污染发生为指导思想,采用1下列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对涉及到的全部危险源进行辨识。a)现场观察:对作业活动、设备运转或系统活动进行现场观测,分析人员、工艺、设备运转存在的危险源;b)查阅资料:通过查阅事件、事故、职业病记录和台帐,可从中发现其存在的危险源;c)安全检查表:剖析系统,确定检查项目,按顺序编制表格,以提问或现场观察等方式确定检查项目的状况,确定危险源。d)座谈:召集安全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操作人员,集思广益、讨论分析作业活动或设备运转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源。2.4 危害因素识别的步骤a) 安全环保科负责组织各单位进行危害因素识别工作;b)各单位应召集具有现场安全管理经验、熟悉业务和工艺流程的人员组成辩识组,采用适当的方法对本部门本单位范围内的生产和服务过程进行危害因素识别,进行风险评价,填写《危害因素清单》和《重大风险清单》;c)各单位将《危害因素清单》和《重大风险清单》经本单位主管领导审批后报安全环保科一份备案,本单位留存一份。同时根据风险识别和评价的结果在 HSE 信息系统中对危害因素信息及时更新。2.5 风险评价2.5.1 风险评价分级:危险源评价结果分为重大风险、中度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