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的初中语文作业设计与布置精选两篇第一篇 “双减”背景下的语文作业设计刍议 作为“双减”政策的一线执行者,如何从根本上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这是每一个教师应该积极探索的课题。语文学科作为众多学科之首,以其工具性、人文性和综合性的特征,在贯彻落实“双减”政策方面既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又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初中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的自主思想和创新意识进一步增强,倘若教师一味把布置过量作业(特别是机械性重复性作业)作为促进学习提质之法宝,无形之中不但增加了学生课业负担,激起学生对学习的逆反心理,结果必然事倍功半。综合以上因素,笔者在教学中主要通过“精简优化、分类设置”的语文作业布置策略,化作业布置的单一性为丰富性,融知识学习于趣味学习之中,取得了较理想的“减负”效果。一、实践体验类作业,促进知识内化掌握。“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亲自动手实践不但迎合着学生喜欢尝试的天性,而且拉近着其与书本、与生活之间的距离,能较好地于活学活用之中内化掌握所学的知识。比如,九月份刚刚教学完八年级语文上册的“新闻”单元,又恰逢第十四届全运会在家乡陕西西安盛大举行,我因地取材,布置了“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新闻专题实践作业,要求学生聚焦全运会的方方面面撰写一篇新闻报道,内容上可以关注一场精彩的比赛、精彩的开幕式和闭幕式等,也可以关注与赛事有关的全运会志愿者服务、东道主家乡的变化等……不拘一格的内容和形式囊括了本单元所学的消息、特写、通讯、评论等新闻的诸多题材。与此同时,我还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模仿报纸的形式制作一期“聚焦全运会”主题手抄报,专门刊登自己原创的各类新闻作品,这种可感可见的作业成果展示形式让学生倍感亲切、兴味盎然,完成作业的热情十分高涨。二、文学创作类作业,激活思维想象能力。针对中学生好奇心强、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的特点,布置一些创新性、挑战性强的作业可以有效增强学生完成作业的成功效能感,进而诱发他们完成作业、达成目标的热情、信心和恒心。比如,学习古文《陈太丘与友期》,针对本课故事性强、人物形象鲜明、主题突出的特点,我布置了一个文学创作作业——小组合作,改编一篇剧本版的《陈太丘与友期》。“一石激起千层浪”,新颖的作业形式给学生提供了丰富无限的展示空间,极大地挑战着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组织力。实践中,学生基本都能以课文中的故事情境为蓝本,结合生活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