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1. 矿床学:或称为矿床地质学,是研究矿床在地壳中形成条件、成因和分布规律的科学。2. 矿床:是指地壳中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其所含有用矿物资源的质和量,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能被开采利用的综合地质体。3•矿床的属性:•地质属性:空间分布不均、不可再生、赋存状态复杂多样、多组分共生•经济属性:经济效益、经济利用的可变性、随着技术经济条件的变化会发生变化•环境属性:开发过程、使用过程4.矿床学的研究内容:5.矿床学的两个主要任务:•第一,研究矿床的成因•第二,研究成矿规律第二章矿床的基本概念1.矿床的类型:1)同生矿床:矿体与围岩在同一地质作用过程中同时或近同时形成的矿床。2)后生矿床:矿体与围岩分别在不同地质作用过程中形成且矿体的形成明显晚于围岩的矿床。3)叠生矿床: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成矿作用形成的矿床叠加共生在一起所构成的矿床。2 矿体及围岩、母岩(矿床由矿体和围岩两部分组成)•矿体:指地壳内或地表产岀的、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具有一定形状、大小和产状的有用组份(元素、化合物、矿物、矿物集合体)集合体。•围岩:矿体周围的岩石。•矿体与围岩的关系:a、接触关系:可分为突变接触(截然清楚,如脉状矿体)和渐变接触(模糊不清,如由细脉浸染状矿石组成的斑岩型矿体)。b、时间关系:可分为二者同时或近同时形成的和矿体明显晚于围岩的两种情况。•母岩/源岩/矿源层:矿床形成过程中提供主要成矿物质的岩石,与矿床在空间和成因上有着密切的联系。3.围岩蚀变与蚀变围岩:由于成矿流体与围岩间发生物质交换使围岩的颜色、结构及成分等发生变化的作用。发生蚀变的岩石叫蚀变围岩。围岩蚀变对于识别矿床成因和找寻矿体具有重要意义。4.矿体的产状:5.矿石和脉石(夹石)•矿石:从矿体中采出的可从中提取有用组分的矿物集合体(矿体中达到了工业要求的矿物集合体)。矿石是由矿石矿物和脉石矿物组成。•脉石:矿体中的无用矿物及岩石(脉石矿物及夹石的统称)(矿床学上的概念)。•夹石:矿体中未达到工业要求的矿物集合体(矿体中的岩石)(采矿学上的概念)。6.矿石的结构和构造1)矿石的结构:是指矿石中矿物颗粒的特点,即矿物颗粒的形态、大小和空间相互关系(粒间结构)以及在矿物颗粒内部的结构特点,包括双晶、解理、环带、包裹物等(粒内结构);2)矿石的构造:是指组成矿石的矿物集合体的特点,即矿物集合体的形态、大小及其空间相互关系、有用矿物的分布状况等;7.典型的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