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1、修复性牙本质(11):牙齿受到生理或病理刺激,如釉质表面磨损、酸蚀、龋病时,其深部牙本质小管会暴露,邻近的成牙本质细胞受刺激后发生变性,牙髓中的未分化细胞取代变性细胞而分化成为牙本质细胞,在其相对的髓腔壁上形成新的牙本质以保护牙髓,此种新形成的牙本质称为修复性牙本质。修复性牙本质中牙本质小管的数目少而弯曲,有些区域仅有少数小管或不含小管。2、鳃弓(50):胚胎第四周时,原始咽部的间充质细胞迅速增生,形成 6 对柱状隆起,左右对称,背腹走向,称鳃弓3、口凹(51):额鼻突、上颌突和下颌突的中央形成一个凹陷称口凹或原口4、管间牙本质(9):分布于牙本质小管与小管之间的大部分区域,他构成了牙本质的主体,其矿化程度较管周牙本质低5、骨内袋(121):其牙槽骨发生垂直向吸收,牙根周围的固有牙槽骨形成垂直或斜行破坏,导致牙周袋位于牙槽嵴顶的根方,牙根面与牙槽骨之间6、游离龈(18):牙龈围绕在牙颈周围,不与牙面附着的边缘部分7、菌斑(89):一种薄而致密的膜状物,主要由细菌和菌斑基质组成8、龋(88):一种牙体硬组织的慢性感染性疾病,由于细菌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使牙体硬组织无机物脱矿和有机物分解崩溃,晚期形成缺损9、含牙囊肿(163):又称滤泡囊肿,是指囊肿包含一个未萌出牙齿的牙冠且囊壁附着于该牙牙颈部的囊肿10、过度角化(125):又称角化亢进,是指黏膜或皮肤的角化层过度增厚,临床上表现为乳白色或灰白色11、釉柱(2):釉质的基本结构,釉柱是细长的柱状结构,起自釉牙本质界,呈放射状贯穿釉质全层甚至牙表面12、结合上皮(19):龈沟上皮延续后附着于牙表面的一条带状上皮13、白斑(128):发生在黏膜表面不能被擦掉的白色斑块14、骨上袋(121):由于牙槽嵴呈水平方向吸收,其高度明显降低,导致牙周袋底在牙槽嵴的冠方15、错角化(126):又称角化不良,为上皮的异常角化,在上皮棘层或基底层内个别或一群细胞发生角化二、问答题1、简述牙本质龋的分层(94)。①透明层,又称硬化层,在牙本质龋最深层,为最早出现的改变②脱矿层,位于透明层表面,是在细菌侵入前,酸的扩散导致的脱矿改变③细菌侵入层,位于脱矿层浅面,此区细菌侵入小管并繁殖,有的小管被细菌所充满④坏死崩解层,牙本质龋损的最表层,由于坏死灶不断扩大使牙本质完全崩解破坏,此层内已无正常牙本质结构,只是一些残留的坏死组织和细菌等2、列出牙周炎的形成过程(116)。··牙周炎的发展过程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可将其分为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