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很多时候,我们在自然山水中寻觅阳光,在亲朋好友中寻找阳光,在伟大人物中寻求阳光……但我们常常忽略了,我也可以是一束阳光,照亮自己,照亮他人。请以“我也是一束阳光”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不少于 600 字;(3)文中不出现含有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试题解读2014 年绍兴卷作文题的独特之处是将学生视角引向“自我”,发现自我之美,自我之长,抒写自我之价值,这是对引导学生关注外在世界的传统教学思维的一种突破。从作文题的形式上看,2014 年和 2013 年一样,回归到命题作文这一传统的考查方式。从命题思路和风格上看,题目贴近学生,引导学生审视自己。而且文学色彩较浓,富有诗意,这也与前几年基本保持一致。但是,在延续 2013 年的形式的基础上,2014 年又有了些许创新,即提示语的使用。前几年的作文题,无论采取哪种方式,基本上是直接出示作文 题,而 2014 年在作文题前增加的一段提示语:“很多时候,我们在自然山水中寻觅阳光,在亲朋好友中寻找阳光,在伟大人物中寻求阳光……但我们常常忽略了,我也可以是一束阳光,照亮自己,照亮他人。”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考生审题的难度。优美雅致的提示语,一定程度上活跃了考生的审题思维,便于考生打开思路,从 亲身经历的生活中搜寻和组织写作材料。同时有利于考生克服考试紧张心理,调整考试情绪,使他们渐进作文思维的亢奋状态。这个命题在考查学生写作能力的同时,也注重了正能量的宣扬。人间处处温情在,社会处处有阳光,它反映了社会的温暖和谐。而“我”也参与了其中, 享受阳光的同时奉献阳光。引用到文中,结合现实,就是旨在倡导学生要有爱心,有良好的道德修养,能献出爱心,有自信,乐于助人。审题时,从“阳光”这个意象中,考生不难联想到光明、快乐、温暖、爱心、奉献、力量、活泼开朗、积极向上、充满青春活力……从而进一步联想到 “阳光”可以是生活中具体发生的事、存在的物,也可以是抽象的指代,甚至可以引申到平凡、微小和伟大等。当考生的思维得到充分发散时,文章的立意和选材可 能就会有新意了。当然,关键在于学生从哪个角度切入进行写作。在审题过程中,考生还不能忽视“也”这个关键词。“也”表示同样,蕴含了所写内容表象和实质有差异,但经过写考生独特的感悟、认识和升华终于有 了感悟这个意思。一个“也”字,要求在具体文章中有考生认识的转变。整体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