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都江堰灌区水利信息化建设情况汇报一、灌区概况都江堰水利工程修建于公元前 256 年,她引岷江之水自流灌溉川西平原,哺育出美丽富饶的 "天府之国"。经过不断地建设发展,都江堰灌区的灌溉面积已达到 1009 万亩,覆盖了 7 个市(地)、37 个县(市、区)。形成了具有都江堰特色的引、蓄、提相结合的工程格局;并由过去的单一灌溉供水,发展为具有灌溉、工业和城镇供水、防洪、生态环境保护、发电、养殖等多功能的水资源综合利用系统。灌区粮食总产量占四川省的28.3%,工业产值占全省的 44.6%,农业产值占全省的 30%。全省综合经济十强县中,灌区内占 8 个。这些数字说明,都江堰灌区在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已经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支柱性地位和作用。在都江堰灌区这一庞大的系统工程中,仅干渠、分干渠就有 55 条,长2437 公里,支渠 536 条,长 5742 公里;各类蓄水设施 4.8 万处,各型水闸500 余座,大中型水闸 44 座,管理难度非常大。为保证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科学合理地分配,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实施水利信息化、自动化管理势在必行。二、都江堰管理局在水利信息化建设方面所做的主要工作都江堰管理局是四川省水利厅直属的水利事业单位,承担着都江堰灌区工程规划、建设、管理和供水的任务。局系统设 6 个灌区管理处和 58 个管理站。灌区实行统一管理和分级管理相结合,专业管理和群众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 1 -在水利部提出的资源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治水新思路的指导下,我局开始了在水利自动化、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探索和实践。重点抓好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搞好规划,立足长远都江堰灌区水利信息化建设范围广、内容丰富,科技含量高,系统建设前的规划及可行性研究尤显重要。为确保该系统的顺利实施,并使其在实施后技术水平达到汪部长提出的“全国领先”的要求,我们邀请专家对灌区信息化建设的可行性及规划进行反复论证、商讨,于1999 年提出了《灌区水利自动化与现代化系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并于 2002 年会同清华大学编写了《都江堰灌区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1.规划的指导原则该规划立足长远,以资源水利的发展理念为指导,紧密跟踪当前科技的最新技术和发展趋势,从水利信息入手,将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全面引入水利行业,采取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前期打好基础,重点突出流域基础信息设施和主要应用系统建设;后期统一集成,重点搞好在GIS平台上各专业应用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