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第九章大豆深加工与综合利用

第九章大豆深加工与综合利用_第1页
1/11
第九章大豆深加工与综合利用_第2页
2/11
第九章大豆深加工与综合利用_第3页
3/11
第九章 大豆的深加工与综合利用 本 章 重 点 和 学 习 目 标 大 豆 的 化 学 成 分 与 功 能 性 ; 传 统 豆 制 品 生 产 原 理 及 工 艺 ; 豆 乳 生 产 的 工 艺 原 理 及 产 品 质量 要 求 ; 大 豆 低 聚 糖 和 大 豆 中 生 物 活 性 成 分 的 提 取 及 应 用 。 第一节 大豆的结构与成分 一、大豆子粒的形态结构及组成 大豆为一年生草本植物,各地气候和栽培条件不同,品种也不同。大豆子粒由种皮、子叶和胚 3 部分构成,各个组成部分由于细胞组织形态不同,其构成物质也有很大差异。 1 种皮 种皮位于种子的表面,对种子起保护作用。种皮从外向内有 4 层形状不同的细胞组织构成,最内层是糊粉层。大豆种皮除糊粉层含有一定量的蛋白质和脂肪外,其余部分几乎都是由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质等构成。种皮约占整个大豆子粒质量的8 %。 2 胚 胚由胚芽、胚轴、胚根 3 部分构成,约占整个大豆子粒质量的2%。胚是具有活性的幼小植物体,当外观条件适宜时便萌发而开始新的生长。 3 子叶 子叶又称豆瓣,约占整个大豆子粒质量的90%。子叶的表面由小型的正方形细胞组成表皮,其下面由 2 或3 层稍呈长形的珊状细胞。珊状细胞的下面为柔软细胞,是大豆子叶的主体。显微结构测试表明:白色袋装的细胞为细胞壁(cu);细胞内白色的细小颗粒为圆球体(spberosome),内部蓄积有中性脂肪;散在细胞内的黑色团块为蛋白体(PB),其中储存有丰富 的蛋白质。 . 4 大豆子粒的化 学 组成 大豆子粒及各部分的化 学 组成参 见 表 10—1。 表 10-1 大豆各部分的化 学 组成 成分 整粒 种皮 胚 子叶 水 分% 1 1 .0 1 3 .5 1 2 .0 1 1 .4 粗 蛋白% 3 0 -4 5 8 .8 4 4 0 .7 6 4 2 .8 1 粗 脂肪% 1 6 -2 4 1 .0 2 1 1 .4 1 2 2 .8 3 碳 水 化 合 物% 2 0 -3 9 8 5 .8 8 4 3 .4 1 2 9 .3 7 灰 分% 4 .5 -5 .0 4 .2 6 4 .4 2 4 .9 9 二 、 大 豆 的 主 要 化 学 成 分 1 碳 水 化 合 物 大 豆 中 碳 水 化 合 物 的 含 量 约 占 总 质 量 的 25% , 其 组 成 比 较 复 杂 , 主 要 成 分 为 蔗 糖 、 棉子 糖 、 水 苏 糖 、 毛 芯 花 糖 等 低 聚 糖 和 阿 拉 伯 半 乳 糖 等 多...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第九章大豆深加工与综合利用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