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农药中毒 农药(Pesticide)是指用来杀灭害虫、啮齿动物、真菌和莠草等为防治农业病虫害的药品。农药种类很多,目前常用的包括杀虫药(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拟除虫菊酯类和甲脒类等)、灭鼠药(rodenticide)和除草剂(herbicide)等。上述农药在生产、运输、分销、贮存和使用过程中,被过量接触及残留在农作物上的量过多、污染食物和被意外摄入均可引起人畜中毒。农药在使用过程中因效果不好或对人畜毒性太大而不断被淘汰或被新品种替代。在 20 世纪 50 年代,有机氯类杀虫药(organochlorine insecticides,如滴滴涕、甲氧滴滴涕和六六六等)是最早开发和广泛使用的一种农药。该类药稳定,对人畜毒性小,但由于在土壤,食品和生物体内残存时间持久,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且动物实验发现,尚能增加肝癌的发病率,在许多国家已被禁用。20 世纪 60 年代,世界各地普遍生产和使用OPI。据不完全统计,世界上能合成有效的 OPI 数百种,其中大量生产的有四十余种。20 世纪 70 年代后,相继生产氨基甲酸酯类、拟除虫菊酯类和甲脒类等新型农业杀虫药。 1982 年,我国停止生产六六六,并限制使用此类农药。目前,我国不断淘汰对人畜毒性较大的 OPI。2007 年起,我国为保护粮食、蔬菜和水果等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将停止使用对硫磷、甲基对硫磷、甲胺磷、磷胺和久效磷 5 种高毒OPI。到 2009 年,基本消除有机氯类杀虫药(氯丹、灭蚁灵和滴滴涕)生产、使用和进出口。在农业生产中,由于鼠类破坏庄稼,灭鼠药应用广泛,也易引起人体中毒。本节重点介绍 0PI、氨基甲酸酯类杀虫药和灭鼠药中毒。 一、有机磷杀虫药中毒 OPI 中毒主要通过抑制体内胆碱酯酶(cholinesterase,ChE)活性,失去分解乙酞胆碱(acetylcholine,ACh)能力,引起体内生理效应部位 ACh 大量蓄积,使胆碱能神经持续过度兴奋,表现毒覃碱样、烟碱样和中枢神经系统等中毒症状和体征。严重者,常死于呼吸衰竭。 OPI 属于有机磷酸酯或硫化磷酸酯类化合物,大都为油状液体,呈淡黄色至棕色,稍有挥发性,有大蒜臭味,难溶于水,不易溶于多种有机溶剂,在酸性环境中稳定,在碱性环境中易分解失效。甲拌磷和三硫磷耐碱,敌百虫遇碱能变成毒性更强的敌敌畏。常用剂型有乳剂、油剂和粉剂等。其基本化学结构式如图10-2-1。R 和R’为烷基、芳基、羟胺基或其他取代基团,X 为烷氧基、丙基或其他取代基,Y 为氧或硫。 由于取代基不同,各种 OPI 毒性相差很大。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