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办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指导意见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公共电子阅览室是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教育群众、关心培养未成年人的重要载体,是人民群众学习知识、增长能力的有效场所。近年来我市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有所发展,但仍然存在资源总量不足、配置不够合理等突出问题。为推进全市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迅速深入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网络文化的需求,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的意见》及省文化厅《关于加强试点工作进一步推进全省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的实施意见》,经市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意见:一、总体目标、工作原则和实施步骤(一)总体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打造区域文化高地、建设幸福为总体目标,以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为宗旨,以服务未成年人、老年人、进城务工人员等特殊群体为重点,以文化共享工程服务网络设施和资源为依托,紧密结合文化共享工程、乡镇文化站和社区文化中心(村文化室)建设,大力推进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二)工作原则。坚持用先进文化占领网络阵地,确保网络文化安全;坚持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原则,为人民群众提供免费、便利、健康的网络服务;坚持资源整合共享,避免重复建设;坚持科学规划、规范管理,开展持续有效的优质服务。(三)实施步骤。以“公益服务、设备升级、网点拓展、寓教于乐”为基本途径,分步实施。1.试点阶段(20XX年10月以前)。建设一批规范化的公共电子阅览室。确定XX县区、XX县区、XX县区为试点县(市、区)。每个试点县(市、区)应选择不同层级、不同类别、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单位开展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与服务,包括各级图书馆、文化馆、乡镇(街道)文化站、社区文化中心(村文化室),以及具备条件的各类学校和企事业单位等。每个试点县(市、区)不得少于10个试点单位。2.推广阶段(20XX年11月至20XX年6月)。各县(市、第1页共4页区)分年度完成各级图书馆、文化馆、乡镇(街道)文化站、社区文化中心(村文化室)网点的拓展任务,建立健全专业工作队伍。鼓励有条件的学校、企事业单位,按照文化主管部门要求,建设公共电子阅览室,并免费开展公益性服务。3.完成阶段(20XX年6月至20XX年底)。到20XX年11月,在全市建成设施、网络、队伍、资源、传输和服务方面基本完备的公共电子阅览室网。市组织评估验收,总结建设经验,并接受全省评估验收。4.提高阶段(20XX年12月至20XX年12月)。不断充实完善,进一步规范管理方法、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切实发挥好公共电子阅览室服务人民群众的作用。二、工作任务和建设标准(一)工作任务1.推进免费开放。推动已建公共电子阅览室免费开放,发挥其公益特性,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未成年人、老年人、进城务工人员等特殊群体的文化需求。2.推进网络建设。根据公共电子阅览室的功能定位和服务要求,重点提升文化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及其以下电子阅览室的硬件配置水平。在县、乡(镇)居民居住集中的区域,依托文化馆、文化站、文化活动中心等公共文化场所新建一批规范化公共电子阅览室,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方便的公共互联网服务。对具有公益服务意愿和条件的互联网上网服务场所进行达标认证和政策扶持,推动全社会共同参与建设。鼓励有条件的中小学、青少年宫、工人文化宫及其他企事业单位建设符合要求的面向社会开放的公共电子阅览室。3.推进数字资源建设。认真研究人民群众的网络信息资源需求,依托文化共享工程和国家数字图书馆资源,加强整合共建,建设先进性、知识性、趣味性、地域性为一体,群众喜闻乐见的公共互联网海量数字资源库群。“十二五”期间,完成“数字图书馆(网络图书馆)”建设任务,整合建设适合公共电子阅览室服务的优秀数字资源达到5tb。重点采购建设一批未成年人喜爱的动漫故事、益智类游戏、进城务工人员实用技能资源、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和群众喜闻乐见的电影、电视节目。第2页共4页加大整合共建力度,形成全社会共建机制。组织协调文化、教育、广电、信息产业、农业、科技等部门建立协作工作机制,促进公共互联网络数字资源库群的共同建设、共享使用。4.强化管理和服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