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地作为一种天然的渗透设施,在住区雨水间接利用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具有透水性好、节省投资、便于雨水引入等优点;同时对雨水中的一些污染物具有一定的截留和净化作用。可以在住区中设计部分或全部低势绿地,以增加雨水渗透量,减少绿化用水并改善住区环境。但是低势绿地的设计会受到土壤渗透系数、暴雨重现期、住区绿化率、绿地下凹深度、地下水位和周边建筑物地基与基础等条件的制约。设计时需要针对小区具体情况,在住区雨水水量平衡分析的基础上,根据低势绿地的几个主要影响因素的分析综合确定。 2 、住区雨水量平衡分析 降雨过程中,在住区低势绿地及其相关系统中同时发生降雨、汇流、集蓄、入渗和溢流排放等多种水流运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图 1 为低势绿地的计算模型示意,设想计算区域 F 包括低势绿地Fg 和其它用地Fn(如道路或建筑物占地等)两部分,即 F=Fg+Fn。Fn也称为低势绿地的服务面积。 图 1 低势绿地计算模型示意 假定不考虑雨水收集利用,其它用地中的雨水径流首先汇入低势绿地,当水量超过低势绿地集蓄和渗透能力时,开始溢流出该计算区域。此时,在一定时段内任一区域各水文要素之间均存在着水量平衡关系: Q1+U1=S+Z+U2+Q3 (1) 式中:Q1——计算时段内进入低势绿地的雨水径流量,m3 U1——计算时段开始时低势绿地的蓄水量,m3 S ——计算时段内低势绿地的雨水下渗量,m3 Z ——计算时段内低势绿地的雨水蒸发量,m3 U2——计算时段结束时低势绿地的蓄水量,m3 Q3——计算时段内低势绿地的雨水溢流外排量,m3 通常,计算时段可以按一场雨来计算,此时,由于蒸发量较小,Z 可以忽略。如果计算时段开始与终了时低势绿地内蓄水量之差以∆U 表示,即∆U=U2-U1(实际计算时可视时段开始时低势绿地无蓄水,即 U1=0)。令 Q2=S+∆U,则有: Q1=S+∆U+Q3=Q2+Q3 (2) 式中:Q2——计算时段内低势绿地的雨水蓄渗量,m3 这样,对某一特定区域来讲,降落在区域内的径流量(Q1)分为蓄渗(Q2)和溢流外排(Q3)两部分。用 Q1 则除以式(2)两边,则有 1=Q2/Q1+Q3/Q1 (3) 式中:Q2/Q1——计算时段内低势绿地蓄渗量占计算区域径流量的比例,称为低势绿地的蓄渗率; Q3/Q1——计算时段内低势绿地雨水溢流外排量占计算区域径流量的比例,称为低势绿地的外排水率,令 Q3/Q1=C。 蓄渗率和外排水率均在0 与 1 的范围内变化,其和等于 1。 Q1 包括直接降落在低势绿地上的降雨量及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