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美声唱法与声乐艺术

美声唱法与声乐艺术_第1页
1/8
美声唱法与声乐艺术_第2页
2/8
美声唱法与声乐艺术_第3页
3/8
美声唱法与声乐艺术---面罩共鸣与头腔共鸣 1 、歌剧演唱需要强大的音量,但为了减轻声带的负担,就需要加强共鸣。 19世纪末,把鼻腔共鸣作为“面罩”唱法理论化了的是法国歌唱家雷斯克(Jeamde Reszke ,1850-1925)。他指出:“前额和鼻梁有振动是发声方法和位置良好歌者的一种感觉和现象。 ” 2 、面罩共鸣是现代美声学派的主要特征,追求在中声区就能形成高位置的面部共鸣,也是通常所说的把字声送到前面颧骨部位或眉心部位的唱法,也就是母音和字声结合点在面罩形成。面罩学派认为:以眉心或面罩为中心辐射出的共鸣才是高位置的头腔共鸣。 3 、法国人发明了面罩唱法,但却一度不为听众所接受,这是因为他们天生带有鼻音的语言。可是这方法一经被意大利人尝试,则立刻受到美声界的极大赞赏,这是因为意大利人得益于天生元音后置的语言,使他们的喉咙和咽腔都始终处于良好的打开状态,所以同样应用面罩唱法,其声音效果与法国人相比就明显不同了。 4 、在有关美声的著述中都讲“面罩”,讲它的重要性,讲它听起来的感觉,甚至讲它的生理结构,但却很少对怎样能获得好的面罩进行论述。 5 、所谓面罩是指想象中假面舞会上所戴的面罩,用其罩住前额、鼻梁、眉心这个区域,实际上就是充分的鼻腔共鸣。 6 、鼻腔共鸣是人声的高音喇叭,要吹响这个喇叭,也就是要“吹响鼻子”。这是高位的共鸣通道,它能使上升的音束得到集中,过滤声音杂质,使字声变得纯净、高亢、明亮、富有金属感和穿透力。 7 、由于鼻腔邻近的颅骨也连带参与了共鸣,所以也有专家称“鼻腔共鸣”为“头腔共鸣”。美声界更习惯称“面罩共鸣”。 8 、面罩共鸣最易使学唱者发觉并体会共鸣。运用时,先将下腭放松,用规则的呼吸将气息运送至面部前,随时用“M”音哼出,不可使鼻腔肌肉紧张,鼻孔要充分打开通畅,小舌上提,下腭自然向下。 9 、高位置的面罩共鸣就是在喉咙打开,咽腔扩张的基础上努力用气息扩充鼻咽腔,在那里产生通畅的字声共鸣,再使其进一步振动扩展到头腔。一旦获得这种共鸣,声带负担就会减轻,发声就会省力,音束就会集中,音色就会变得纯净、华丽。 1 0 、 面罩共鸣要求在高、中、低三个声区唱任何一个字声时,都要把字声按放并集中在面罩共鸣腔里。这种高位置的声音具有凝聚力、致远力和穿透力。通过面罩高位置送出来的声音是圆的、亮的、灵活的、辉煌而生动的。 1 1 、 “面罩”应是一个面,不应是一个点,但可通过点的寻找训练...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美声唱法与声乐艺术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