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史考研必背重点概念8.理念:通常指思想。有时亦指表象或客观事物在人脑里留下的概括的形象。9.第一实体与第二实体:亚里士多德关于“第一实体”的思想是唯物主义的,他运用“实体”概念来概括一切特殊具体事物的共同本质是客观独立的存在,这表明他在寻求物质的一般概念。他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把“第一实体”和“第二实体”区分开来,认为“种”“属”等东西是一种共相,是不能离开个体事物而独立存在的,因此“第二实体”是后于“第一实体”的。在这里,他是从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处理个别与一般的关系。一般的东西存在于个别事物之中,不能独立于个别事物而存在。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对柏拉图理念论唯物主义的克服。11.《理想国》柏拉图的对话录之一,其中阐述了其政治观点希望以哲学家为统治者来统治从而实现一个乌托邦国家。12.《物理学》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其后面给牛顿等人很大的启发。13.《工具论》亚里士多德主要论述了演绎法,该书为形式逻辑奠定了基础,对这门科学的发展有很大影响。14.《形而上学》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它是西方思想传统中的最重要的经典文本,或者说是奠定西方思想传统的重要着作,它展示了人类理性对于事物最普遍的面相和终极的原因的探索。本书最终考察了人类知识的形成,进而提出关于普遍知识的理论,从根本上奠定了西方哲学思想的基本概念和问题。15.悬搁判断:批驳可知论,提倡不可知论和怀疑论的逻辑论据之一、古希腊梅特罗多洛、克吕西普、埃奈西德穆、阿格利巴、美诺多托斯等提出。就认识对象作出直接的或间接的判断都是不可能的.这些判断是建立在其他判断上的,势必导致“无穷倒退”.对认识对象作出的正反两个判断.都能同等地得到证明。因而导致“二律背反”.即“既是又不是”.“既不是又不是不是”。这样.既不能作出肯定的判断.又不能作出否定的判断.只能“悬搁判断”。存而不论、放弃一切认识活动。他们宣称.怀疑论体系的基本原则是。每一个判断都有一个相反的判断;相信这个原则的结果、就要中止判断、对呈现在面前的对象不能有所言说,由此达到“心灵平静无忧”的目的。23.实在论: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所提出的意见,只有“理式”或者理念才具有充分的存在和实在,个别的东西是没有充分的实在和存在的。24.唯名论:否认共相具有客观实在性,认为共相后于事物,只有个别的感性事物才是真实的存在。25.《忏悔录》记载了卢梭从出生到1766年被迫离开圣皮埃尔岛之间50多年的生活经历。他历数了孩提时寄人篱下所受到的粗暴待遇,描写了他进入社会后所受到的虐待以及他耳闻目睹的种种黑暗和不平,愤怒地揭露社会的“弱肉强食”、“强权即公理”以及统治阶级的丑恶腐朽。该书名为“忏悔”,实则“控诉”、“呐喊”并对被侮辱、被损害的“卑贱者”倾注了深切的同情。27.论物体:霍布斯指出,哲学研究的唯一对象就是物体,关于物体,他是这样定义的:“就是这个东西,由于它有广袤,我们一般称它为物体;由于它不依赖我们的思想,我们说它是一个自己存在的东西;……可以说为感觉所知觉,并且为理性所了解。所以,物体的定义可以这样下:物体是不依赖于我们思想的东西,与空间的某个部分相合或具有同样的广袤。霍布斯的物体定义概括了当时数学和力学的发展成果,克服了培根物质观的朴素性,是欧洲哲学史上第一个明确的、完整的机械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霍布斯认为,物质是永恒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不能增加,也不能减少。世界统一于物质,除了物质实体以外,世界上根本不存在任何非物质的实体。所谓世界,就是无数的物质实体的总和。?128.天赋观念:17世纪的法国唯理论哲学家R.笛卡尔是典型代表;这种学说又为现代西方哲学所继承和发展。属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认识论。源于柏拉图的《斐多篇》中灵魂里就已经分有各种各样永恒的普遍形式“理念”,只是在灵魂与肉体结合而降生为人的时候把它们暂时忘记了;后来受到经验的刺激,引起回忆,才重新恢复他原有的精确知识。(笛卡尔)30.白板说:主张认识来源于经验的一种哲学思想。西方哲学家用它来比喻人类心灵的本来状态像白纸一样没有任何印迹。(洛克)32.内省经验:洛克把一切知识归根于观念,一切观念又可被分析为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