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地貌学复习提纲第一章 绪论1、地质学是研究地球(主要是岩石圈)的物质组成、结构、运动、变化和发展以及古生物、古气候演化历史的一门学科。研究对象:地球(主要是岩石圈)内容:物质组成---矿物、岩石变化发展:内动力地质作用和外动力地质作用研究对象的特殊性:时间悠久性、地区差异性、变化的复杂性(1)地质思想萌芽时期(公元前---18 世纪中叶)2、地质学的发展阶段(2)近代(经典)地质学时期(18 世纪中叶---20 世纪初)(3)现代地质学时期(20 世纪初---现在)3、地貌:地球表面有各种高低起伏的形体,如山地、丘陵、平原、盆地、河谷、冲沟等等,这些形体总称为地貌(或地形)。4、地貌学就是研究地球表面形态和结构特征及其成因机制、分布和发展规律科学,所以地貌学也叫地表形态学。研究对象:地形。地貌学的研究内容:地貌的形态、结构、组合及空间分布特征,形成地貌的各种动力地质过程,地貌的发育和演化规律以及地貌与人类生存环境、人类活动、经济建设的关系。5、地质地貌学研究对象特点:(1)时空的无限性(2)变动的复杂性(3)地质作用的不可逆性。6、地质学的研究程序一般包括资料收集;野外考察;分析化验与模拟试验;将今论古综合解释。7、地貌形成的动力(1)内(营)力作用主要是指由地球内部物质运动引起的地壳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和地震活动等。(2)外(营)力作用主要是指起源于太阳能、重力能和潮汐力影响而产生的冰川、水流、海浪、风和生物等的作用。(3)内、外(营)力作用的关系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同时出现,彼此消长,互相影响,不能将地表形态的形成与发展视为某种单一的动力作用的结果。在地貌形成发展的过程中,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只是在某一时期的某一地区,可能某种动力作用占据主导地位,而另一种动力作用占据次要地位。从地貌的长期发展来看,内力作用主要是形成地表的基本起伏、塑造地表的大型地貌骨架,作用结果趋向于增强地形差异;外力作用则是削高填低,其作用结果趋向于减弱或消除地表起伏的差异。地貌的形成和发展是内、外力作用在特定的地质地理条件下共同产生的结果。这种内、外力的相互作用贯穿于地球形成以来的整个地史演化过程中。8、地质地貌学实践意义(1)在农业方面:合理利用土地,农业规划,农田水利工程,防止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土壤调查与土壤改良,防风固沙,找寻地下水源等。(2)在工程建设方面:水库及坝址、开凿运河,河道、河口、三角洲的整治和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