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五防”安全管理方案夏季“五防”指防汛、防雷电、防中暑、防触电、防中毒。目前,气温逐渐升高,高温及雷暴雨天气的增多,给安全生产增加了新的不安全因素。为了保证安全生产,针对夏季生产经营的有关安全问题,首先我们应该了解夏季“五防”具体内容,同时根据其特点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具体情况如下:一、防汛知识防汛是指为防止和减轻洪水灾害,在洪水预报、防洪调度、防洪工程运用等方面进行的有关工作。汛期自然灾害突发性强,危害大,因此要制订防汛应急预案,做好汛期的各项准备工作,同时,还应进行防汛演练,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修定和完善应急预案。当出现险情后,首先要了解出险情况,分析出险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全力进行抢护,防止险情扩大,直至消除险情。针对汛情可采取以下措施:(1)、根据电视、网络、广播等提供的信息及时做好汛前准备,观察地势低洼处,并在附近备好防汛沙袋,尤其是放置固体产品的仓库。(2)、准备好防雨工具,防止产品露天放置,被雨水污染。(3)、员工防护雨具提前准备齐全。(4)、做好下水道的经常性检查,保持畅通。二、防雷电知识雷电主要有冲击电流大、时间短等特点。我国的雷电活动夏季最活跃,冬季最少。防护雷电的对象可分为人体、建(构)筑物、易燃易爆场所、计算机场地、高电压设备等。建筑物、设备设施防雷电:仓储区、生产车间做好每月两次的防雷接地线的检测,确保符合要求。人体防雷电:当雷电发生时,应尽量避免使用没有安装防雷设备家电,室外天线和电源线要接地良好。如果人在户外,雷雨时应及时进入有避雷设施的安全场所,不要使用手机,避免直击雷的袭击等。另外,夏季要注意收听天气预报,有雷雨天气时尽量不要外出,并提前做好应急防范措施。三、防中暑知识中暑:是指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防中暑的措施如下:(1)要尽量避免在 11~15 时高温时段出门,不要长时间在阳光曝晒或高温、高湿度、气流静止的环境下活动或工作。(2)高温工作环境内,要加强巡检,定期为员工发放防暑降温食品,如绿豆汤、雪糕等;加强防暑宣传;发现有先兆中暑和轻症中暑表现时,首先要做的是迅速撤离引起中暑的高温环境,选择阴凉通风的地方休息。(3)正确使用劳保防护用品。在密闭设备或狭小房间内作业时,要有人监护。(4)空调室内外温差不宜太大。人体最适宜的空调温度应该在 24℃至 27℃,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