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公用事业局经验材料XX市市政公用局主要承担城市道路、桥梁、路灯、排水、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管理和供水、燃气、集中供热供给保障以及城市防汛、节水管理等任务。近年来,在XX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和省厅关心指导下,坚持以科技为支撑,依托物联网技术,努力探索市政设施管理新模式,在数字市政建设、地下管线管理、路灯单灯控制系统建设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一、高起点建设,数字市政系统筑起民生"安全网"为进一步提升市政公用设施安全运行保障能力,维护城市公共安全,我们在借鉴国内外先进城市数字市政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围绕"安全、服务、管理"三大主题和118工程总体部署,努力打造国内一流数字市政系统的目标。(一)大力推进118工程。即一个市政公用数字化指挥调度中心、一个资源管理平台和八大业务应用系统,简称118工程。一是强化指挥调度。经XX市编委批准,于20XX年4月成立了全额拨款事业单位--XX市市政公用数字化管理中心,配备了可视会商、网络安全、海量存储等相关设备,将数字市政系统终端接入既有12319热线平台,实现对市政公用基础设施主动发现与12319热线被动受理有机结合,探索市政公用设施和服务监控监管新模式。目前,中心已建成指挥调度大厅、监控室和机房;可视会商系统由1个主会场和28个分会场组成;中心监控室设有24个监控席,可对城市水质、供水、供气、供热等八个行业的安全运行和服务质量进行24小时在线监测。通过对各行业运行运营相关的近500项数据进行实时抽取,实现设施运行监控预警、服务质量监测监管、应急指挥及决策分析功能,实时掌控市政公用行业安全、服务动态和运营状态,宏观把握运行状况,保证数字市政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二是加强资源管理平台建设。在对地下和地上市政公用设施进行全面普查的基础上,通过入库、整理和建模等手段形成设施数据库,以此为基础形成包含综合应用和共享交换在内的管理体系,并展现在XX市1:500电子地形图上,实现管线断面分析、关阀分析、消防栓搜索等功能,既为设计、施工和资源资产管理提供第1页共5页服务,又为应急指挥和行业监管、各行业生产运营和服务体系提供了数据支撑。目前,该平台已完成标准体系建设、主XX县区市政公用设施普查及软件平台建设等工作,系统已上线投入使用。三是加快建设八大应用系统。以各行业分中心为核心,加快建设数字供水、数字供气、数字供热、数字排水、城市防汛指挥调度系统、城市照明智能监控、数字道桥等专项业务应用系统,分别形成各行业有机完整的运行运营、客户服务、综合管理三大体系。其中,水质监测、供水、防汛和路灯等子系统已取得阶段性成果,迈入国内领先行列,受到住房城乡建设部充分肯定。(二)着力打造"感知市政"城市。20XX年11月,我们与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签署了中国物联网战略合作协议书,共同推进XX市成为国家级"感知市政"物联网应用示范城市。同时,加大新技术应用创新,开展了集中供热能耗在线监测、排水管网污水在线监测和燃气泄露监测技术研究,将排水管网污水在线监测技术用于我市地下污水管网水位监测;对供水、供气、供热等市政公用产品运行数据实时在线监测,减少因地下管线故障造成的停水、停气、停暖问题,保持市政公用产品供给的稳定性、可靠性和连续性,提高服务质量;同时,一旦发生应急事件,及时查询影响区域和需要通知的用户,向市民发布动态服务信息,提高服务质量和市民满意度。(三)努力实现四个转变。数字市政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艰巨的任务,经过两年的紧张建设和实际应用,数字市政系统在行业管理中已初显成效,并逐步实现四个转变:即事后处理转变为事前预警;被动受理转变为主动服务;粗放管理转变为精细管理;经验判断转变为科学决策,以科技手段促进了市政公用设施安全、管理和服务水平的持续提高,对支撑发展、保障民生、提升形象发挥了重要作用。二、精细化管理,探索城市地下管线管理新模式(一)明确管理体制。今年力争出台《XX市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办法》,进一步明晰地下管线运行监管、监护、维修和应急处置等机制,强化法律责任和保障措施。大力推行三级管理模式,即坚持政府主导下,明确市市政公用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