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型疫苗的作用机制Page22Page331弱毒疫苗基本概念:弱毒疫苗,是一种病原致病力减弱但仍具有活力的完整病原疫苗,也就是用人工致弱或自然筛选的弱毒株,经培养后制备的疫苗。作用机制:通过特殊途径致弱后,其致病力减弱且免疫原性保持不变,经过首免、二免甚至三免后,畜禽不产生明显损伤,却能被刺激产生明显的免疫保护力畜禽不再被感染。Page44突出的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诱导包括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的免疫方式,具有较强保护作用。(2)由于是活病毒,病毒可以在体内增殖,长时间和机体细胞发生作用,诱导较强的免疫力。(3)需接种多次,即可以达到满意的效果。(4)可以通过自然感染途径接种(点眼、滴鼻、口服等),这样不仅可以产生全身免疫反应,而且可以诱导产生局部免疫反应。(5)可以通过病毒所有抗原(病毒包括多种抗原,其中一种或两种就能引起反应)刺激机体产生反应。(6)一般采用真空冻干工艺,需冷冻保存(-15℃~-20℃)。Page55其主要缺点:(1)既然是活病毒制剂,有可能污染其它活的病原体;(2)一些减毒活疫苗仍保留有一定的毒力;(3)传统的减毒活疫苗可能出现病毒毒力回复;(4)在一些免疫缺陷的个体中可能诱发严重疾病;(5)在某些时候,野毒株感染可以导致活疫苗效果降低;(6)缺损颗粒可以干扰疫苗的免疫效果;(7)对保存和运输的要求较高。Page662灭活疫苗基本概念:灭活疫苗是先对病毒或细菌培养,然后用加热或化学剂(通常是福尔马林)将其灭活。灭活疫苗即可由整个病毒或细菌组成,也可由它们的裂解片段组成为裂解疫苗。Page77作用机制:灭活疫苗常需多次接种,接种1剂不产生具有保护作用的免疫,仅仅是“初始化”免疫系统。必须接种第2剂或第3剂后才能产生保护性免疫。它引起的免疫反应通常是体液免疫,很少甚至不引起细胞免疫。接种灭活疫苗产生的抗体滴度随着时间而下降,因此,一些灭活疫苗需定期加强接种。灭活疫苗通常不受循环抗体影响,即使血液中有抗体存在也可以接种(如在婴儿期或使用含有抗体的血液制品后);它在体内不能复制,可以用于免疫缺陷者。灭活疫苗使受种者产生以体液免疫为主的免疫反应,它产生的抗体有中和、清除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生的毒素作用,对细胞外感染的病原微生物有较好的保护效果。灭活疫苗对病毒、细胞内寄生的细菌和寄生虫的保护效果较差或无效。Page88其主要优点:(1)由于不存在有感染性病毒存在,比较安全;(2)保存方便,无须冻干保存;(3)其它活病原体污染问题较少;(4)生产相对简单。Page99主要缺点:(1)免疫效果一般低于减毒活疫苗,虽然能够诱导产生包括中和抗体在内的免疫反应,但不能诱导细胞毒T淋巴细胞反应。(2)诱导产生的免疫反应持续时间较短,需要多次接种。(3)灭活剂对病毒抗原有影响,而且对不同的抗原成分影响不同。(4)由于诱导的免疫反应水平较低,以及各个抗原成分之间的疫苗应答不平衡,可能诱发疾病。(5)一般要求对疫苗进行浓缩纯化。(6)一般不能通过自然途径接种,不易产生局部免疫反应。(7)需要使用佐剂,制剂中存在灭活剂。Page10103类毒素基本概念:细菌的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失去毒性而仍保留其免疫原性,能刺激机体产生保护性免疫的制剂。常用的甲醛溶液的浓度是0.3~0.4%。它可使细菌外毒素的电荷发生改变,封闭其自由氨基,产生甲烯化合物(CH2=N-)。其他基团(如吲哚异吡唑环)与侧链的关系亦可改变,成为类毒素。常用的类毒素有白喉类毒素,破伤风类毒素。另外,若在类毒素中加入适量的磷酸铝或氢氧化铝,即成吸附精制类毒素。Page1111作用机制:该类制剂在体内吸收较慢,能较长时间刺激机体,使机体产生高滴度抗体,增强免疫效果。类毒素也可与死疫苗混合制成联合疫苗。如百白破三联疫苗,就是由百日咳死菌苗、白喉类毒素、破伤风类毒素混合制成的。主要用于儿童,注射后可同时预防儿童易发的白喉、百日咳、破伤风三种疾病。类毒素在预防由外毒素引起的传染病中起重要作用,可用于人和动物的免疫接种,使其通过人工自动免疫获得抗病能力;还可用来免疫动物,再从动物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