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2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

2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_第1页
1/28
2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_第2页
2/28
2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_第3页
3/28
教学内容及组织 本节内容: 第二章 土地资源组成要素分析 目的要求 本章内容包括土地资源的气候条件,地学基础,水文及地球化学环境,土壤质量与景观结构,以及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状况。要求学生主要掌握构成土地资源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对土地质量的影响。 讲授的重点是分析各种因素在土地资源中所起的作用,相互关系和空间分布。 第一节 土地资源的气候要素分析 气候资源主要指与地球表面产生直接水、热、交换的大气层。气候资源是土地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作物的熟制及生产量。与土地资源特性关系密切的主要是光、温、水三个方面。 一、光照资源 太阳辐射能是地球上一切生命活动的能量源泉。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化为潜能储存起来,供动物、植物、人类生存所用。太阳总辐射量由直达辐射和散射辐射 2 个分量组成,直达辐射是太阳的平行光线直接投射到地面上,又称直接辐射。太阳光线在大气中经过短波散射(天空光)和微粒(水汽、尘埃)散射形成的散射光而投向地面,称为散射辐射。两者之和为总辐射。 由于受纬度、海拔高度及云量的影响,太阳年辐射总量不同区域有一定差异。我国年总辐射量约33×108~83×108J/m 2 之间。其分布大体是西部大于东部。西部以青藏高原年总辐射量最大(70×108J/m 2),东部以川黔地区年总辐射量最小(40×108J/m 2)。青藏高原和西北干旱地区,一年中云量和水汽不多,散射辐射少而直达辐射多。青藏高原直达辐射占年总辐射的 70%,新疆和内蒙古地区占 60~65%。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直达辐射和散射辐射几乎相等。西南地区云量多,水汽丰富,直达辐射仅占年总辐射量的 40%。从对土地资源的影响来说,主要考虑的是直达辐射。 太阳总辐射在时间上有清晰变化。一天之内,夜间为零,白天随着太阳的上升,总辐射逐渐增加,正午达到最大值。在一年中,一般夏季最高,冬季最低。 太阳辐射中的波段包括紫外线及其以上的短波、可见光和红外线等。其中可见光部分占比例较大,其量可达50%左右,是地球表面光照的主要来源。 1. 光照强度(照度) 指0.4~0.7um波长可见光的照射强度,单位为勒克斯,目前我国多以日照时数表示。 日照时数:指某一区域太阳照射时间的总和。 我国平均年日照总时数多在1400~3200 小时之间,大致以秦岭——淮河、川西山地为界,东南部日照时数多在2200 小时以下,西北在2200 小时以上。川黔地区平均年日照时数在1400小时以下,其中四川宝兴 826.4...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2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