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岗位设置现状及思考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现状分析摘要。人事档案是记录个人相关信息的重要材料,自出现以来,就成为知人善任、选贤举能的重要依据。新时期人事档案管理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在管理水平、管理方法上还存在着重视程度不够、效率不高等问题,有的甚至管理设备还相当简陋,本文对这些问题加以分析,结合平时档案管理工作实际,提出档案管理方面的一些见解。关键词:人事档案;管理现状;电子档案人事档案是人才信息的重要载体,是人才评价的主要信息源之一,在反映个人学习经历、工作表现及成绩、奖惩情况、组织关系、历史背景及其经历的重大事件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知人善任、选贤举能的重要依据。管好用好人事档案,符合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有利于人才资源开发利用。当然在许多企业中已经不要求档案的管理,出现了人档分离的状况,企业并不去管理,查看员工档案。但在事业单位中,人事档案在人事管理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我国人事制度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着重探讨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历史、现状并对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一、人事档案管理历史发展我国人事档案管理源远流长,先秦时期就有“谱牒档案”(宗法制,它记述一家一姓的世系和人物事迹,并以表的形式表示家族的世系繁衍,是确保继承王位、官职、财产以及其他特权的依据。)、册命、荐书、治中等。这就是人事档案的雏形。隋唐时期,科举制度的兴起,给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机遇。从这时候起人事管理形成制度并开始设有管理部门,人事档案管理也逐渐完善,尤其是唐朝铨选制度的确立,更加速了我国最早的、专门的人事档案及其保管场所――“甲历”、“甲库”的诞生。甲历包括履历、考绩、职名等材料,加之勋甲、封甲及考功簿书,这些共同构成了比较完整的现代人事档案雏形。宋、元、明、清时期,人事档案进一步发展,特别是第1页共5页明清档案中已有很多与现代干部表格颇为相近的履历、政绩考察情况表。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事档案和人事档案工作进入到全面创建和发展阶段。我国人事档案和人事档案工作在曲折中前进,并逐步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现代化之路。尤其在新时期,各种现代设备应用于档案管理工作,给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方式方法。二、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现状人事档案管理系统已形成规模。我国的人事档案工作在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宏观管理、组织协调下,由中央组织部、国家人事部、劳动部领导与指导,实行集中统一、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以维护人事档案的准确、完整与安全,并以为人事工作和其他工作服务为原则。全国各级单位的组织、人事部门基本上都设立了人事档案管理机构,并配备了专职或兼职档案人员,接受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指导。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初步建立。人事档案管理必须以实现标准化为基础,没有标准化,就没有高质量、高效率。中组部、人事部、劳动部、教育司为适应人事制度改革的需要,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制度和规定,如1991年《干部档案工作条例》、《干部档案整理工作细则》、1992年《企业职工档案管理工作规定》、1993年《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及1996年《干部人事档案材料收集归档规定》、《国家教委委属高校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暂行规定》。中组部还确定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干部档案工作目标管理活动,出台了《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目标管理暂行办法》、《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目标管理考评标准》、《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目标管理检查验收细则》等通知。这些制度、规定是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基本依据,使档案管理人员在整理档案时有所依据,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使人事档案管理有章可循。人事档案工作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但在以下方面还存在着急需解决的问题。1.虽然意识到人事档案工作的重要性但具体实施力度不够。人事档案工作是一项默默无闻、不容易引人注意的工作,也不第2页共5页容易取得明显成绩。长期以来,相当一部分人员包括部分领导干部虽然思想上意识到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对单位人员管理起到重要作用,但不是单位的主要工作,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