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90 年代中期住房制度改革回顾 从1 9 8 0 年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改革城镇住房投资、建设和分配制度的总体设想以来,住房制度改革作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率先在广大城镇展开,至今已3 0 年。从1 9 9 3 年到1 9 9 8 年 ,我有幸参加这项工作,担任国务院住房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深深体会到搞这项改革的艰难,几乎一直是在争议中探索前进的。当时,住房制度改革在8 0 年代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进入全面推进、综合配套改革的阶段,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段经历让我永远不能忘怀,既有看到老百姓通过房改改善了住房条件,发自内心的喜悦和自豪,也有不少不如意之处,尝尽了酸甜苦辣,值得总结的东西很多,现就主要方面作一个简要的回顾。 房改的由来 改革福利分房制度,实行住房商品化,是我们一直想改而又怕改、担心改不动的一个老大难问题。它涉及到各个部门、单位和职工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因此在启动阶段非常艰难。 传统福利分房制度可以概括为实物福利分配、低租金近乎无偿使用、国家或单位所有的体制。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弊端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来,政府和企业建房投资越多,支出的维修费用和住房补贴就越多,投资不能实现自身积累,包袱越背越重,形成恶 2 性循环。本来具有很大活力的房地产业、建筑业也因此得不到应有的发展,住房供应极度短缺。城镇住房供需矛盾不但没有得到缓和,而且日趋严重。1 9 7 8 年全国城镇人均住房面积不仅没有增长 ,反而从解放初期的4 .5 平方米下降到3 .6 平方米,缺房户甚至几乎占到城镇总户数的一半。显然,传统住房制度难以为继,非改不可。同时,传统住房制度低租金近乎无偿使用的特点,还刺激了人们多占房、占好房的欲望,助长了以权谋房、分配不公的不正之风 ,社会反映强烈,严重影响干群关系。 缓解住房紧张状况,是房改提出的最初动因。1 9 8 0 年 ,小平同志在同中央负责同志谈话中,针对当时全国普遍存在的住房难问题 ,作了重要讲话。他说:“城镇居民个人可以购买房屋,也可自己盖。不但新房子可以出售,老房子也可以出售。可以一次付款,也可以分期付款,1 0 年、 1 5 年付清。住宅出售以后,房租恐怕要调整。要联系房价调整房租,使人们考虑到买房合算。因此要研究逐步提高房租。”小平同志的讲话虽然没有使用“住房商品化”的提法,但涵盖了住房制度改革的绝大部分内容。由此,城镇住房制度改革正式起步。后来,国务院成立了住房制度改革领导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