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C/AHA/ESC 室性心律失常处理与心源性猝死 预防指南 2007-10-8 14:09:31 点击: 383 次 发表评论 投票推荐此文 关键字:心律失常 心源性猝死 心电图 超声心动图 心肌梗死 编者按:心律失常以及心源性猝死的分类防治等介绍解释 一、概述 (一)目标人群 · 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 · 有室性心律失常或心源性猝死发作危险的患者 (二)诊断/评估 1. 病史及体格检查 2. 静息心电图(ECG) 3. 运动试验 4. 动态心电图 5. 心电图技术及测量(T 波电交替、信号平均心电图(SAECG) 、心率变异性(HRV))、压力反射敏感性和心律震荡 6. 电生理试验 7. 左室功能和影像学检查 · 超声心动图 · 运动试验结合影响学检查 (超声心动图或核素显像 [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 ]) · 磁共振影像学 · 心脏计算机断层扫描 · 放射性核素显像 · 冠状动脉造影术 (三)处理/治疗 1. 心肺复苏 2. 自动体外电除颤 3. 导致心脏骤停的病因及诱发因素(电解质紊乱、机械因素、血容量不足)的处理 4. 直流电心脏复律 5. 经静脉置管 6. 药物治疗 · 抗心律失常药(如胺碘酮、普鲁卡因胺、利多卡因、索他洛尔、奎尼丁、美西律 ) · 异丙肾上腺素 · 钙通道阻滞剂 · 钾及镁盐 · 抗地高辛抗体 7. 临时和永久起搏 8. 超速起搏 9. 脊髓调节 10. 左心去交感神经 11. 冠状动脉血运重建 12. 植入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 13. ICD 的辅助治疗 (导管消融、外科切除、药物治疗) 14. 生活方式的改变 15. 合并情况的处理 16. 与特殊人群相关的室性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 · 运动员 · 性别和怀孕 · 老年患者 · 儿科患者 · 植入ICDs 的患者 · 药物导致的心律失常 (四)需要考虑的主要临床预后 · 康复和窦性心律的维持 · 异位病灶的成功消融 · 血液动力学功能 · 生活质量 · 治疗的不良反应(如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毒性) · 心脏骤停的预防 · 心脏骤停的成功复苏 · 死亡率 二、室性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的分类 表 1. 室性心律失常的分类 bpm =每分钟心跳次数;LBBB =左束支传导阻滞;ms = 毫秒;s = 秒; VT = 室性心动过速。 三、室性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患者的临床表现 正常人或心脏病患者均可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心脏病的临床表现、严重性和类型有很大的重叠性(见下表2“室性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患者的临床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