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八章病毒与肿瘤2第一节肿瘤概况第二节肿瘤病毒第三节细胞癌变机制的几种假说第四节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3第一节肿瘤概况一、肿瘤的定义及分类1、肿瘤:是机体的正常细胞在多种致癌因素的长期作用下,失去分化能力,过度而不协调生长而形成的新生物。2、分类:有良性和恶性之别,称良性肿瘤为有良性和恶性之别,称良性肿瘤为““瘤瘤””,恶性肿瘤为,恶性肿瘤为““癌癌””。。良性:无侵袭性,一般不发生转移恶性:肿瘤细胞无休止和无序分裂—失控生长4良性瘤恶性瘤结构瘤组织分化成熟,与其来源的组织细胞相似瘤组织分化不成熟,表现各种不同程度的间变生长方式通常为膨胀性生长,压迫周围组织,多有完整包膜除膨胀性生长外,通常向周围组织浸润性生长,无包膜形成生长速度缓慢迅速转移无有对机体的影响一般对机体影响较小,但若生长在重要部位或发生并发症,亦可危害生命对机体危害大,无论生长在任何部位,如不彻底治疗,终将危及生命、死亡5二、全球癌症状况2002年,(IARC报告)全球恶性肿瘤新发病例1090万死亡病例670万带瘤生存患者2460万发病率最高:肺癌、乳腺癌和大肠癌死亡率最高:肺癌、胃癌和肝癌患病率最高:乳腺癌6中国疾病常见死因50年代:呼吸系统疾病,急性传染病,肺结核60年代:脑血管病,心脏病,恶性肿瘤90年代: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常见肿瘤发生率有所不同,依次为:肺癌→胃癌→肝癌★癌症调整死亡率:70年代(84.58/10万),90年代(94.36/10万),2000年(106/10万)。整体呈上升趋势!7★发病趋势:肺癌,大肠癌,乳腺癌呈上升趋势胃癌,子宫颈癌,食管癌呈下降趋势其它肿瘤发病趋势相对不变★分布:普遍发生,但有高发区★人群:新生儿至老年人均可发生,不同年龄组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差异很大。★累及脏器:除毛发、指(趾)甲外均可发生8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遗传因素肿瘤恶性肿瘤发生是一个多因素作用、多基因参与、经过多个阶段才最终形成的极其复杂的生物学现象。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三、肿瘤发生的原因9(一)遗传因素遗传因素:视网膜母细胞瘤——Rb(13q14)家族性腺瘤样息肉——APC(5q21)家族性乳腺癌——BRCA110(二)化学致癌直接致癌物01进入机体后能与体细胞直接作用,不需代谢就能诱导正常体细胞癌变。烷化剂、亚硝酸胺间接致癌物02进入机体后需经体内氧化酶活化,才具有致癌作用。多环芳烃、芳香胺、黄曲霉素促癌物03单独作用于机体无致癌作用,但能促进其他致癌物诱导肿瘤形成。巴豆油、糖精、苯巴比妥11X-线、紫外线电磁波、质子、中子、α-粒子放射性镭、铀、原子弹、131I(三)物理致癌放射线电离辐射12(四)生物致癌(致瘤病毒)DNA肿瘤病毒人体乳头瘤病毒乙型肝炎病毒疱疹病毒多瘤病毒腺病毒RNA肿瘤病毒与人类有关的RNA肿瘤病毒主要是逆转录病毒。13现已发现大量与人类肿瘤相关的DNA和RNA病毒。这些病毒是通过整合到宿主细胞DNA而发挥作用的。对DNA肿瘤病毒而言,癌基因是病毒基因组的整合部分;对RNA肿瘤病毒而言,病毒为癌基因的供体,即病毒RNA经逆转录变为前病毒,再整合到宿主基因组。第二节肿瘤病毒一、DNA肿瘤病毒目前与人类恶性肿瘤关系密切的主要有人类乳头瘤病、EB病毒、乙型肝炎病毒和人类T淋巴细胞病毒。病毒肿瘤乳头状瘤病毒子宫颈癌HBV和HCV肝癌EBVB细胞淋巴瘤人类T淋巴细胞病毒急性T细胞白血病DNA肿瘤病毒致癌的机制:1、溶解性感染:病毒DNA未能被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组中,大量的病毒复制,最终使细胞死亡。2、病毒基因整合到宿主的DNA,DNA病毒带有转化基因,使正常细胞转化为肿瘤细胞。3、某些病毒(如HBV)的蛋白质抑制抑癌基因的表达16病毒的致癌基因直接整合导致肿瘤细胞的产生宿主细胞基因正常细胞瘤变细胞病毒基因二、RNA肿瘤病毒RNA肿瘤病毒在分类上属于逆转录科病毒(retroviridae)。该科分三个亚科:RNA肿瘤病毒亚科、慢病毒亚科、泡沫病毒亚科。RNA肿瘤病毒诱导癌症发生的机制主要有三种:①病毒通过激活宿主细胞癌基因(C-onc)诱发癌变。②插入突变。③在病毒基因产物的作用下,CD4+T细胞IL-2及其受体的基因异常表达,使受染细胞大量增殖。18第三节细胞癌变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