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口腔流行病学马婧第四节牙周病流行病学病变累及牙周组织的疾病牙龈gingiva、牙周膜periodontalligament、牙槽骨alveolarbone、牙骨质cementum牙龈炎牙龈充血肿胀,探诊出血牙龈炎牙龈充血肿胀,探诊出血牙周炎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吸收牙周炎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吸收一、牙周健康指数(一)简化口腔卫生指数(OHI-S)简化软垢指数DI-Sdebrisindex-simplified简化牙石指数CI-Scalculusindex-simplified评价6个牙面:16、11、26、31唇/颊面36、46舌面一、牙周健康指数检查方法软垢:视诊、探诊牙石:视诊、探诊10/24/248一、牙周健康指数(二)菌斑指数(plaqueindex,PLI)根据牙面菌斑的厚度记分而不根据菌斑覆盖面积记分。用于评价口腔卫生状况和衡量牙周病防治效果。检查方法:视诊、探诊。漱口-吹干,探针轻划,检查菌斑的量和厚度。检查全口牙面或者6颗牙,每颗牙检查4个牙面:12、16、24、36、44每颗牙记分为:4个牙面积分之和/4每个人的记分:每颗牙记分之和/受检牙个数10/24/2410一、牙周健康指数(三)Turesky改良的Q-H菌斑指数检查方法:菌斑染色剂使菌斑着色,根据牙面菌斑面积记分检查:除第三磨牙以外的所有牙的唇(颊)舌面或者16、21、24、36、41、4410/24/2412一、牙周健康指数(四)牙龈指数(gingivalindex,GI)检查牙龈颜色和质地的改变,以及出血倾向检查方法:牙周探针,检查全口或几颗选定的牙。每颗牙检查:近中唇(颊)乳头、正中唇(颊)龈缘、远中唇(颊)乳头、舌侧龈缘每颗牙的记分为4个牙面记分的平均值每人记分为全部受检牙记分的平均值。牙龈指数标准:0=0=牙龈健康牙龈健康1=1=牙龈轻度炎症,牙龈颜色有轻度改变并轻度水肿,探诊不出血牙龈轻度炎症,牙龈颜色有轻度改变并轻度水肿,探诊不出血2=2=牙龈中度炎症,牙龈色红,水肿光亮,探诊出血牙龈中度炎症,牙龈色红,水肿光亮,探诊出血3=3=牙龈严重炎症,牙龈明显红肿或有溃疡,并有自动出血倾向牙龈严重炎症,牙龈明显红肿或有溃疡,并有自动出血倾向10/24/2414一、牙周健康指数(五)龈沟出血指数(sulcusbleedingindex,SBI)检查方法:牙周探针,视诊和探诊。检查牙龈颜色、形状及探诊出血情况注意:检查菌斑指数时,染色剂的使用会影响龈沟出血情况的辨别龈沟出血指数记分标准0=龈缘和龈乳头外观健康,轻探龈沟后不出血1=龈缘和龈乳头呈轻度炎症,轻探龈沟后不出血2=牙龈呈轻度炎症,有颜色改变,无肿胀或血肿,探诊后点状出血3=牙龈呈中度炎症,有颜色改变和轻度水肿,探诊后出血,出血不溢出龈沟4=牙龈呈中度炎症,有颜色改变,并有明显肿胀,探诊后出血并溢出龈沟5=牙龈有颜色改变,明显肿胀,有时有溃疡,探诊后出血或自动出血10/24/2416(六)社区牙周指数(communityperiodontalindex,CPI)1.检查方法(1)器械:CPI牙周探针(2)项目:牙龈出血,牙石,牙周袋深度(3)方法:(4)检查指数牙:1716112627474631363720岁以上10颗指数牙,15-20岁,检查6颗15岁以下,检查6颗指数牙,(且检查牙龈出血和牙石,不检查牙周袋深度。)WHOWHO规定:规定:每个区段内必须有每个区段内必须有22颗或颗或22颗以上功能牙,并且无拔牙指征,该区段才做颗以上功能牙,并且无拔牙指征,该区段才做检查。检查。成年人的后牙区段,如缺失一颗指数牙或有拔牙指征,只检查另一颗指数牙成年人的后牙区段,如缺失一颗指数牙或有拔牙指征,只检查另一颗指数牙如果一个区段的指数牙全部缺失或者有拔牙指征,检查次区段内的所有其余如果一个区段的指数牙全部缺失或者有拔牙指征,检查次区段内的所有其余牙,并以最重的记分牙,并以最重的记分CPI记分标准书上例子牙周病的流行病学•WHO牙周状况的评价标准(15岁)(二)牙周病的流行特征牙石检出平均区段数等级0.0~1.5很低1.6~2.5低2.6~3.5中3.6~4.5高4.6~6.0很高我国牙周病流行情况12岁少年牙龈出血率为57.75%,牙石检出率59%35~44岁人群牙周袋百分率为40.9%,牙石检出率97.3%65~74岁人群牙周健康者仅13.6%1、地区分布几乎所有国家70%以上的成人普遍会受到牙龈炎或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