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美好生活”调研报告

“美好生活”调研报告_第1页
1/6
“美好生活”调研报告_第2页
2/6
“美好生活”调研报告_第3页
3/6
“美好生活”调研报告学院:外国语言与文化学院调研人员:学号:十九大报告精神,引领中国进入新时代!13 亿多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是什么?谁的获得感最多?谁的幸福感最足?谁的安全感最强?过去一年,中国老百姓过得好不好?信心足不足?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中国人到底有多忙?人们努力工作是为了什么?挣多少钱才有足够的安全感?全民消费升级,追求品质生活,中国人最愿意为什么买单?选择一个地方享受美好生活,中国人最看重的是什么?为迎合十九大的“美好生活”的主题,本小组成员,对周围不同年龄段人群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次调查的主要发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人民幸福感显著增强。第二,不同年龄段人群对美好生活的定义存在巨大差异。第三,年龄越大对如今生活的满足感越强烈。第四,人民收入大幅增长,消费水平提高,娱乐性消费比重越来越大。第五,社会不同位置的公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大有不同。本次调研面向全年龄段,社会各阶层公民共计 100 人进行调查,其中 18 岁以下 3 人,18-30 岁 25 人,30-40 岁 5 人,40-50 岁 10 人,50 岁以上 7 人。一、人民幸福感显著增强数据指出当代人民幸福指数普遍提高,但其中 30-40 岁阶层幸福指数明显降低,因为社会角色多(公司职员,父母,子女等)导致生活压力大,工作之余要花大量的时间精力去关注孩子,大部分工资要用于孩子的教育,赡养父母,自己对工资支配程度低;而 50 岁以上的老年人有退休金和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和老年人优待等一系列福利措施,大部分还可以有自己孩子和其配偶的双方赡养,自己的时间金钱支配度高,生活压力最小,对如今生活满意度最高。二、不同年龄段人群对美好生活的定义存在巨大差异从数据分析可以看出,不同年龄段人群对美好生活的定义存在巨大差异。18 岁以下的未成年,对美好生活的定义既简单又天真,比如:今天作业少一点,考一个好学校诸如此类;18-30 岁的人群,对美好生活的定义偏向于感情和工作方面,比如自己有一个帅气专一的男朋友或者一个美丽可人的女朋友,有一份收入不错的称心如意的工作;30-40 岁的人群,社会的中流砥柱,他们对美好生活有着最明确的定义:稳定的工作收入,孩子接收到好的教育成绩优异,双方父母康健,每天有固定的时间陪伴家人;40-50 岁开始步入老龄人群,他们对幸福生活的定义大多数不是在自己身上找起,而是从自己的孩子出发:能找到好工作,好人家,生活美满。这个年龄阶层的...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美好生活”调研报告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