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外产科课程标准1 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1.1 课程性质与作用课程的性质:《宠物外产科》是宠物养护与疫病防治专业的一门重要应用型学科,是必修专业主干课。课程作用:通过本门课的学习,使学生们掌握宠物(犬、猫)临床常见的外科疾病、产科疾病,为将来学生们从事宠物临床工作奠定基础,同时达到为我国宠物业发展服务的目的。与其他课程的关系:要求学生要学好前导课程的内容,如《家畜解剖》、《家畜生理》、《动物微生物》、《动物药理》、《动物病理》、《动物群发病概论》、《兽医实验室诊断》等。1.2 课程设计理念本课程是面向宠物医学专业的学生,本着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岗位需要的理念而开发。本课程具有两大特点:第一,技术性强,必须掌握的技能项目较多,而且都是直接应用于生产实践的技能;第二,应用性强,是宠物临床诊疗的主要技术支撑。本课程的知识和技能充分利用实习动物和临床典型病理,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精讲多练,结合临床实际,突出实用性、先进性和科学性。对每一项技能都能熟练掌握并能运用到临床实际中。技能考试成绩占 20%,突出了动手能力的重要性,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道路。为学生们将来从事宠物临床外产疾病治疗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达到为我国宠物业发展服务的目的。1.3 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主要以“岗位为目标、技能为轴线、生产项目驱动”的原则进行设计,进一步有目标的强化技能,理论则以够用、实用、适用为原则重新调整和组合,根据宠物业发展需要,根据学生应职岗位所学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根据专业核心课程需要和学生就业岗位基于工作过程需要来设计课程结构,经过与相关专业核心课程教师共同探讨,经过对毕业生和行业企业调研,形成了一个绪论加十五个章节的教学内容,即绪论、外科手术基本操作、损伤、外科感染、头、颈部疾病、胸、腹部疾病、四肢疾病、风湿病、肿瘤、手术前后措施、外科手术、妊娠及分娩、妊娠期疾病、难产、新生幼仔疾病等十五部分内容,每一个项目都是学生工作岗位的必需职业技能,每个项目分解为多个教学模块,每一模块也配有相应的知识和技能。2 课程目标课程目标:紧跟当今宠物业发展形势,以就业为导向,强化职业能力为目标,整合、序化宠物病防治相关教学内容;构建基于宠物病防治实际工作过程的教学体系;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在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提高学生宠物病防治的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