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与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背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明确规定小学生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 160 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145 万字。但当前不少小学生阅读能力还远远不能达到《课标》要求,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阅读不善于深入理解内容、体验情感,很少提出自己有创见的看法,速度也达不到规定字数要求。(2)阅读资料仅限于学校所发的教科书,导致学生阅读兴趣较低,阅读面窄,课外积累少。(3)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的是时间看电视、上网,却没有时间去阅读。(4)课业负担重,无暇顾及。鉴于此很有必要对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进行研究。二、课题研究的界定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三、课题研究的目标:1、从学生角度考虑:①激发阅读的兴趣。②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③掌握运用有效的科学读书方法进行自主阅读,促进阅读能力的不断形成与内化,并逐渐形成较为稳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全面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作文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养。2、从教师角度出发:①探索培养、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阅读方法及策略。②初步形成切合本校学生实际和教师特点的小学语文阅读指导课的活动模式。将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师专业素养。③在学校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四、课题研究的内容1、调查我校学生的读书现状,通过学生及家长问卷调查获取一系列数据。①研究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有哪些。②研究问题产生的原因。2、解决新课程标准下小学生阅读存在问题的对策。①激发学生的读书欲望,培养学生读书兴趣;②探索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阅读方法。③构建学生课外阅读评价策略。3、培养小学生阅读的能力。①教给学生有效的阅读方法。②培养小学生阅读的能力。。③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作文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第一阶段:调查现状分析研究1、问卷调查课题研究初期,共向我校四、五、六年级学生发放调查问卷110 份,收回有效答卷 1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