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旅客运输业安全生产管理思考道路旅客运输业安全生产管理思考近几年来,随着民营经济的大幅增长,经营领域逐步扩大,民营道路旅客运输企业也如雨后春笋茁壮成长起来,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然而在民营客运快速发展的同时,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造成企业安全管理未能跟上,事关社会稳定和经济工作大局。如何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强化安全生产的责任意识,突出抓好安全生产,加大安全生产投入,确保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最近对湖北XX市夷陵区民营客运企业的现状做了一些调查,欲就如何搞好民营客运企业安全管理工作,谈几点思考供大家参考。夷陵区现有客运企业10家,其中三级企业1家(宜昌三峡运输集团)、四级企业9家(均为民营企业)。全区60%以上的客运车辆和市场份额为9家民营客运企业所拥有,基本形成了多家客运企业互相合作、互相竞争的格局,安全生产远远好于前几年个体客运一统天下的形势,但安全管理仍然存在很大问题:一是安全管理机构不到位。少数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不健全,没有建立安全管理网络体系,没有明确的安全第一、二、三责任人和相应的责任制,没有签订安全责任书,出了事故忙于应付、忙于推卸责任。二是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不健全。多数企业没有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无安全教育、培训、考核制度;无安全例会制度;无安全检查、事故隐患跟踪等制度,更没有安全奖惩事故责任追究和突发事故紧急处理预案。安全管理无章可循,往往是“瞎子过河,摸着石头走”。三是安全管理制度落实不扎实。少数企业制度写在纸上、贴在墙上,没有落实到实际工作上。如某企业的车辆在发车前有安全检查记载,但在当日的抽查中发现存在多处安全隐患;还有的企业半年没有一次安全例会记载,也没有安全活动日记录,更没有对驾驶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的制度和措施。第1页共4页四是从业人员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匮乏。许多司乘人员,特别是乘务员仅仅经过简单的岗前培训或根本未经培训就直接上岗,许多员工不能完全掌握安全生产应知应会知识,导致违章操作行为不断,无证上岗现象也屡见不鲜。从现场抽查的情况看,少数驾驶员不持证上岗,个别顶班司机根本没有《从业资格证》;大多数乘务员没有经过岗前培训,安全知识、职业道德规范严重缺乏。以上存在的问题给当前道路旅客运输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安全生产意识淡薄。少数企业在营运过程中,没有把安全生产摆在重要的位置,对“责任重于泰山”认识模糊,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忽视安全生产,只注重经济利益,缺少安全生产意识,安全生产管理混乱;有些企业老板思想麻痹、存在侥幸心理,忽视小隐患,急功近利,事故隐患不及时进行整改;更有甚者是个别企业在发生过事故之后,仍不能提高认识等,导致安全管理混乱。二是缺乏科学的管理经验。夷陵区的9家民营客运企业都是2001年底到2002年初组建成立的,大部分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包括企业法人、安全经理)没有从事过安全管理工作,也没有经过安全管理知识的培训,对安全管理一筹莫展,无从下手。加上民营企业的体制问题,员工成份复杂,大多是临时工,没有履行较正规的劳动合同,必要的劳动保障得不到完全保证(如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劳动报酬等),驾驶员流动性大,管理难度不言而喻,导致安全管理不到位。三是吝啬安全生产投入。由于受资金制约的原因,一些企业舍不得拿出资金来进行安全管理干部的培训深造,不愿意花钱进行驾驶员、乘务员的安全教育、开展安全活动;不按规定进行车辆的维护保养,对“病车”久拖不治;对承运人责任险的交纳存在抵触情绪;不按规定配备消防器材、防滑防冻等设备,导致安全隐患十分突出。四是执法监督力度不够。认为民营企业经济是无上级企业,交通安全管理是公安交警部门的事情,其他部门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导致相关部门互相推诿,没有进行有效的监督。第2页共4页对民营企业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过问的多,兑现的少;布置的多,检查落实的少,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和及时纠正。同时由于民营企业行政管理体系的不完善,企业出现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