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中国古代书院中的对联

中国古代书院中的对联_第1页
1/7
中国古代书院中的对联_第2页
2/7
中国古代书院中的对联_第3页
3/7
中国古代书院中的对联中国古代书院中的对联书院是中国古代文化精粹的汇聚之地,士人学子在此研习经典,探求修身治国之道、应举准备之策;大师也多在此讲学论道,阐发自己的学术主张,而且地方书院一般还起着教化一方礼仪道德的作用。对联则是书院有形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一副含义隽永、文字精工的对联,往往是一座书院的画龙点睛之作。徜徉古代的书院,此类佳联可谓是琳琅满目。书院中的对联多与当地人文环境融为一体。如湖南澧县澧阳书院有联云:“故老说宋玉、屈原。自六经以来,骚坛影响;大江历岷山、沱水,挟九澧同去,学海朝宗。”此联便是以楚地著名的诗赋大家屈原、宋玉来做文章的。明代贵州著名的“龙岗书院”,后改阳明祠,仍书书院名,到清代又改名为王文成公祠,其中有道光年间贵州布政使罗绕典题写的对联两副云:“三载栖迟,洞古山深含至乐。一宵觉悟,文经武卫是全才。”(一)“十三郡人文,此为根本。五百年道统,得所师承。”(二)再如清代贵山书院,雍正年间由阳明书院改名而成,光绪六(1880)重修之际,贵州巡抚岑毓英乃撰联云:大任从劳苦得来,愿诸君皆以天下为己任。酬知在居恒造就,效曩哲勿忘性内之良知。”这几副对联都是以明代被贬谪到贵州龙场驿,而大悟良知之道的大哲学家王阳明为主题展开的。广西阳朔寿阳书院有联云:“科名开自大中,更期继起有人,议谥当如祠部直;山水甲于天下,何幸宦游到此,论文因悟史迁奇。”其中首联说的便是桂林地区历史上第一个进士曹邺的事迹。《唐诗纪事》记载,曹邺,唐桂林人,大中四年进士及第,著有《祠部诗集》。咸通初年,为太常博士,这是一个专管国家祭祀礼仪方面的官职。曹邺当时是以“直”闻名的。而书院用地方上的名人为典故人联,也多含有勉励学子继承先人优秀品德、学识的用义。书院对联的另一个主题便是宣扬自家的学派源流及办学思想,教导学习方法。如广东著名的广雅书院,开张之日张之洞亲自为书院“无邪堂”撰联云:“尊其所闻,行其所知,合岭南东道岭南西道人才,互为师友;博我以文,约我以礼,会汉儒经学宋儒理学宗旨,同造圣贤。”为“礼堂”题联云:“虽富贵不易其心,虽贫贱不移其行;以通经学古为高以救时行道为贤。”两副对联可用作广雅书院的“教学大纲”了。清代旷敏本题岳麓书院讲堂联云:“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陟岳麓峰头,朗月清风,太极悠然可会;君亲恩何以报,民物命何以立,圣贤道何以传,登微曦台上,衡云湘水,斯文定有攸归...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中国古代书院中的对联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