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关于访谈法,不正确的说法是(A)。A.访谈法就是普通的“聊天”B.要取得访谈的成功,访谈者必须在双方的人际沟通中创造信任的氛围,取得被访者的积极配合C.访谈法也是直接搜集资料的基本方法D.访谈过程是访谈者与被访谈者双方互相影响的过程96.与惊恐障碍典型特点不符合的是(D)。A.难以解释的焦虑或恐惧发作B.突然出现发展迅速时间长久C.常会导致对再次发作的恐惧D.常常会回避曾经发作的场所97.求助者被确认感染HIV后一般心理变化规律是(B)。A.否认期—抑郁期—妥协期—怨恨期—接受期B.否认期—怨恨期—妥协期—抑郁期—接受期C.否认期—抑郁期—怨恨期—妥协期—接受期D.否认期—怨恨期—抑郁期—妥协期—接受期98.双相情感障碍中躁狂的典型症状不包括(A)。A.自我贬损B.言语加快C.活动增加D.心境高涨99.心理冲突的特点是(A)。A.常形一般是心理生理障碍B.常形与现实处境没有关系C.变形与现实处境直接相关D.变形带有明显的道德色彩100.自动想法概念是指在生活事件刺激下快速进入人头脑中的(D)。A.似乎有效或真实的想法B.无效的而不真实的想法C.无效的或不真实的想法D.并可导致情绪反应,是个人化的观念。101.精神病性描述限定的范围不包括(A)。A.显著的兴奋和活动过多B.显著的精神运动性迟滞C.幻觉妄想或紧张症性行为D.严重而持久的社会性退缩102.关于生理功能与心理活动关系的正确描述是(B)。A.求助者未加陈述是因涉及隐私而有意回避B.生理功能的改变肯定引起心理活动的改变C.求助者未加陈述是由于对心理咨询师缺乏信任D.心理活动的改变肯定引起生理功能的改变103.心理冲突中精神痛苦程度的正确评分是(B)。A.求助者自己能够被动设法摆脱为1分B.需要借助别人的帮助才能摆脱为2分C.需要借助处境的改变才能摆脱为3分D.借助异地休养也完全无法摆脱为4分104.不符合认知曲解中绝对性思考的是(B)。A.坚持一种不现实的标准B.不会因讲错话否定自己C.思考方式导致完美主义D.认为达不到标准就是失败105.女性常见的性功能障碍不包括(B)。A.性欲低下B.言语加快C.性交困难D.性乐缺失106.关于雷米的认知治疗观点,正确的是(B)。A.治疗的目的就是消除边缘的表层的错误观念B.治疗的目的就是揭示并改变那些中心的深层的错误观念C.治疗应从中心的深层的错误观念入手D.逐步根除边缘的表层的错误观念107.美国心理学家佩特森划分的咨询过程七阶段中“求助者能够较为流畅地、自由地表达客观的自我”属于(B)。A.第一阶段B.第三阶段C.第五阶段D.第七阶段108.以下(D)不属于厌恶疗法的基本程序。A.确定靶症状B.选用厌恶刺激C.把握时机实施厌恶刺激D.厌恶刺激后给予正强化109.求助者中心疗法的潜在局限性在于(D)。A.心理咨询师失去作用B.求助者不知所措C.初学者容易误导求助者D.初学者倾向于接受没有挑战性的求助者110.厌恶疗法的厌恶刺激必须是(C)。A.意外的B.柔和的C.强烈的D.快速的111.冲击疗法的另一名称是(A)。A.满灌疗法B.现实疗法C.系统疗法D.想像疗法112.甄选成员时,(A)最能使团体领导者与成员增加了解,建立信任感,缓和害怕、担忧的心理。A.面谈法B.测验法C.书面报告法D.自我评估法113.求助者中心疗法对人性的基本看法是(A)。A.积极乐观的B.理智乐观的C.消极悲观的D.中性的114.模仿法,又可以称作(C)。A.观察法B.榜样法C.示范法D.参与法115.MMPI测试中F因子得分高的被试,往往有(C)的特点。A.夸大可能存在的情绪问题B.自我保护能力下降C.否认可能存在的精神症状D.躯体不适、抑郁情绪116.贝克提出的深层错误观念是指(A)。A.求助者抽象的与自我概念有关的错误命题B.具体的事件和行为C.很容易通过具体情境加以检验的观念D.求助者故意隐藏起来的错误观念117.重度智力迟滞的儿童其IQ得分范围在(D)。A.69以下B.50~69C.35~49D.20~34118.在大脑半球损害的情况下,最有可能的是(A)。A.优势半球有损害,则VIQ明显低于PIQB.两半球弥漫性损害,则VIQ明显低于PIQC.非优势半球有损害,则VIQ明显低于PIQD.两半球弥漫性损害,则VIQ等于PIQ119.原作者把CBCL因子分的正常范围定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