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阳光工程培训学员典型材料每一次日出都昭示着一天生活的坎坷辛酸,每一次潮汐,都孕育着一次奋斗的荣辱成败。他,红润的脸颊,结实的身材,抖擞的精神,有着勤劳、朴实、憨厚、踏实等农村人特有的风格,这就是现年45岁、转渠口镇原陇西桥村二组农民—xx市祥农农业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成贵。扎根农村立大志转渠口镇原陇西桥村位于国道215沿线两侧,距市区约十二公里,是典型的以棉花为主要经济作物的村子。王成贵家在该村二组,家里四口人,两个子女都已长大成人,大的在莫高窟当讲解员,老二还在上学,妻子在家中照管着12亩责任田,作为一名普通农民,王成贵始终拥有一颗“不安分”的心1987年高中毕业后,高考失利,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他只好回村务农。这一干就是20多年,这期间,他种过地、拿过羊鞭、赶过毛驴车,在乡政府管过伙食,帮人做过临工,尽管忙忙碌碌但成家后的各种负担反让日子过得紧紧巴巴。光阴荏苒,转眼到了二十一世纪,改革开放的强音吹遍了敦煌这个西部边陲小城的每个角落,城乡群众们已嗅到了时代发展的气息,纷纷跳江下海,施展才华与抱负。当时还在务农的王成贵与其它有志人士一样,敏锐的看到了搞个体的“钱”途,并将实现致富发家梦想的主攻方向定位在了搞个体上。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和现代农机工具的推广,王成贵意识到搞农机具修理一定能挣钱。说干就干,很快,他在家里开了一个焊修部,做起了焊修铲子、铁锹、锄头、耙、犁等与农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农机具的焊修生意。由于不怕吃苦,诚实守信,善于经营,十里八乡的农民们都来找他做活,他的事业从此开始步入正轨。阳光工程长技能随着王成贵的事业蒸蒸日上,他那颗不满足于现状的心又掀起了新的波澜,这驱使着他迈向了一个又一个新的起点。经过几年的闯荡,焊修铺被王成贵打理的有井有条,可是第1页共3页生在农村的他看到乡亲们的农业机械出现故障后必须得拿到城里去修理时,他的心里实在不是滋味儿,他就暗暗的下了一个决心,一定要把农业机械修理学会,更好的为乡亲们服务。可是只有高中文凭的他不懂农业机械的原理,要想学懂学通谈何容易,更何况他都四十多岁了,不可能有学校会招收他的。想到这里,王成贵失望了。当农广校的教师得到这一消息时,立即到他家给他讲清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的方式和各种专业,打消了他的顾虑,并且还给他报了名。就这样,王成贵在20XX年8月份开班的农用机械驾驶与维修培训班上学到了自己渴望想学的知识。经过系统学习的王成贵如今手艺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了,经过不断探索和研究,他还发明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旋转式葡萄越冬覆土机、秸杆还田机,取得了《国家实用技术新型专利证书》。一株经历了风雨洗礼的幼苗,即将驶向茁壮成长的快车道。依托优势创大业今年以来,在地方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王成贵的农机具生产生意犹如芝麻开花节节高。现在已有zbm-4型多功能地膜播种机、4j-100型秸杆还田机、3lg-100埋藤旋耕多用机、3lgs-90葡萄埋藤旋耕多用机等四类产品已获得了省农业机械管理局的鉴定推广。随着农业的日益发展,农业机械的需求日益增加,面对新形势、新机遇,王成贵果断决定扩大生产规模,并投资300万元注册了xx市首家以农业机械生产销售为一体的xx市祥农农业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年生产农业机械1200台,实现销售收入500万元,利润80余万元。致富不忘众乡亲王成贵富了,但并没有忘记生他养他的农村。逢年过节,他总会抽出时间到村里看看那些贫困户和年老的长辈们。看到谁家缺粮了、孩子没钱交学费了,他都会一一记在心上,并将困难家庭的青年劳力,带到自己的厂里做活,帮助他们脱贫。十几年的打拼奋斗,他吃够了没有文化的苦头,也使他深深懂得了知识和人才的重要,他总是力所能及的创造条件让村里的孩子们接受更多教育,和他同村的2名家庭条件困难的农村娃第2页共3页娃接受他的资助完成了初中学业。“我是一个农民,为了致富,创业挣钱,这是我的本分,农广校的阳光工程给我创造了再次学习的机会,也是他们帮我实现了多年的愿望。”这是王成贵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同时,他以自己的真实行动给了这句话最好的诠释。第3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