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速为临床上最为多见的一种过速性心律失常,很多生理因素和病理因素都可以引发。常见的生理因素包括情绪激动、运动、惊吓、吸烟、饮酒等,此时多无特殊临床意义;而病理性因素则包括发热、贫血、休克、甲状腺机能亢进、心功能不全以及各种类型的高原病等。1.1、心电图特征窦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征应当具备以下 3 点:(1)有窦性 P波,并且在Ⅱ、aVF、V5 等导联直立,aVR 导联倒置;(2)P 波频率超过正常上限,1 岁以内者超过 140 次/分,1~6 岁者超过 120 次/分,6 岁以上儿童及成年人超过 100 次/分;(3)P-R 间期不小于 0.12秒,节律规整。1.2、诊断与鉴别诊断窦性心动过速的诊断一般并不困难,当发现心率或脉率加快并超过各年龄段正常上限时,及时进行心电图检查多可明确诊断。通常情况下成年人窦性心动过速时的心率多在 100~150 次/分之间,但部分甲状腺机能亢进和严重急性高原病患者的心率则可能超过每分钟150次,甚至达到 180 次/分;婴儿的窦性心动过速也可高达每分钟 180次以上。由于心率过快,心电图的 P 波可与前一心动周期的 T 波相重叠,以至无法辨认,此时应注意与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进行鉴别。窦性心动过速的心房率多是逐渐增快或逐渐减慢的,而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则具有突发突止的特点;采取按压眼球或颈动脉窦等刺激迷走神经方法能使窦性心动过速的频率暂时减慢,但停止压迫后又多恢复原状,而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时采取该方法则可使之突然终止发作,恢复窦性心律或完全不发生变化;若与以往的心电图资料进行对比,则可发现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的 P 波形态与该患者的窦性 P 波略有不同。另外,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发作前或终止后的心电图中常可见到散在或频发的房性过早搏动,而窦性心动过速则多无这种情况。2、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在临床上较为多见,可发生在正常人,也可因烟酒过度、疲劳过度、情绪波动、饮用浓茶或咖啡等因素引起。当然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如冠心病、高原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肺心病、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等亦可引起。长期慢性高原缺氧、甲状腺机能亢进、低钾血症或洋地黄中毒以及预激综合征时均可引发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2.1、心电图特征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实际包括阵发性房性和阵发性房室交界性心动过速,但由于发作时心率过快,有时很难判定其起源点的准确位置,所以经常将其笼统地诊断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典型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