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 部 资 金 转 移 价 格 的 确 定 方 法 内部资金转移价格是商业银行从管理角度出发制定的、用于衡量资金在内部不同部门、不同产品之间流动时的成本(或收益)的虚拟价格。本文将结合综合经营计划编制方案,尝试从实际操作的角度就上述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 、制定 内 部 资 金 转 移 价 格 的 理论模型和基本假设 在探讨具体的 方 法 之前,我们将通过一 个简单的 例子说明内 部 资金 转 移 价 格 所依据的 基本理论模型。假设银行有三个部 门,分别是贷款部 门、存款部 门和资 金 部 门;共有两项产品,分别是属于贷款部 门的 商业贷款和属于存款部 门的 定 期存款。两项产品的 开户日期是相同的 ,其期限和利率(到期收益率)分别是 1 年期、2%和 5 年期、10%。另外,公开市场上以最低的 交易成本、无(信用)风险的 、大批量交易的 资 金 价 格 分别是 1 年期 3%,5 年期6%。银行的 整个利差是 10%-2%=8%。 如何将这 8%的 利差收入在作为资 金 供给方 的 存款部 门、作为资金 需求方 的 贷款部 门和介于二者之间作为中间商的 资 金 部 门之间进行分割,而且必须确 保这种分割是符合银行整体价 值最大化的目标,这是我们制定 内 部 资 金 转 移 价 格 的 基本出发点。为此,我们假设在银行内 部 存在一 个与公开资 金 市场相连的 、虚拟的 资 金市场,在这个市场上资 金 可以以最低的 交易成本、无(信用)风险 地 、大批量地 进行交易。在这种情况下,存款部门的理性选择在于使得资金收益等同于该虚拟市场上同期限的、无风险 的资金价格。原因在于:如果存款部门为获得更高的收益率在市场上拆出一年期以上的资金,则存款一年到期后它将面临再筹资风险 和利率风险 ,这与其专业化分工的要求是不符的;如果存款部门在市场上拆出一年期的资金,由于竞争机制,其所获得的资金收益最多只能是市场上同期限的平均资金价格,否则资金部门就会转向公开市场寻求更便宜的资金。因此。以市场上同期限的、无风险 的利率作为存款产品的内部资金转移价格(在本例中为 3%),是完全符合存款部门最大化自身利润的要求的,这也会在客观上促使存款部门专注于通过提高效率、降低筹资成本提高竞争能力。同理,虽然贷款部门可以通过从市场上连续获得短期资金来支持其五年期贷款,但这样同样会使其面临再筹资风险 和利率风险 ,不符合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