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购上海轨发北车谋局全国第一篇:收购上海轨发北车谋局全国收购上海轨发北车谋局全国21世纪经济报道徐英北京报道20XX-03-1223:03:40国资委发放《关于中央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有关事项的通知》的同日,中国北车(601299.sh)向上海电气集团收购其持有的公司股权。“事情纯属巧合。”3月8日,中国北车董秘谢纪龙在接受本报专访时称。对于国资委“碰巧”下发的《通知》,谢纪龙表示赞赏,“给了央企更多的自主权。不过,我们收购上海电气集团持有的上海轨发公司,还得经过地方国资委批准。”权力下放,便央企重组2月24日,中国北车公告称,公司会议同意公司收购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所持的上海轨道交通设备发展有限公司(下称上海轨发)44.79%股权,并单方认购上海轨发公司新增注册资本。同日,国资委下发《关于中央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有关事项的通知》(下称《通知》)。下发这一通知,是“为了推动中央企业国有产权重组整合,减少企业管理层级,缩短产权链条,理顺产权关系,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国资委对央企产权转让权力的下放,更有利于央企内部资产重组,厘清各大板块业务。”谢纪龙表示,但中国北车收购上海轨发一事与此纯属巧合。虽然中国北车收购上海轨发股权一事并非国资委放权之后的举措,不过谢纪龙表示,国资委给央企放权其实更利于集团公司以后的板块业务梳理,利于对资产的最优化处理。据谢纪龙介绍说,之前在央企内部进行资产、股权置换通常有两条途径,一是上报国资委,二是到几大产权交易中心挂牌。“到产权交易所挂牌需要满足一个月挂牌时间的要求,同时也许会有一些横空出世的"程咬金"来搅局,影响企业的运作;而上报国资委,可能会因为资产数额相对较低,审批程序履行第1页共4页影响效率。无论哪种方式,相对时效较慢。”谢纪龙表示,“现在将权力下放,对于央企而言,显然是提高了效率。”进军上海,意在南方据谢纪龙介绍说,收购上海轨发公司并不是临时做出的决定,此前已经洽谈了一段时间。“我们和上海轨发公司早有技术合作。”“一直以来,中国北车的主要生产、经营单位都位居北方,南方市场相对薄弱。收购上海轨发,主要是在南方发达中心城市进行布局。”而上海亦有进入轨道交通领域的意图。2003年,上海轨发公司成立。持股股东为上海电气股份公司与上海电气集团公司。上海轨发将其主要业务定位于包括轨道交通系统集成与研发、车辆与设备制造、工程承包等。记者了解到,上海轨发公司成立之后,分别同法国阿尔斯通公司、美国ge-funuc公司组建了3家合资企业,每年可集成总装300辆车、169套牵引系统设备以及监控系统等相关设备,并将形成每年维修1000辆车的能力。到2008年时,上海轨发的销售收入达到10.51亿元,利润为1.07亿元;20XX年9月30日,上海轨道交通设备发展公司总资产约18.2亿元,净资产约7.34亿元,净资产评估值为8.15亿元。但国内拥有城轨地铁车辆整车生产能力的企业有限,综合中国南、北车两家公司的说法,目前仅为6.5家,其中南车拥有3家,北车拥有3.5家。上海轨发一直不具备这种能力。和中国北车的合作则意味着,上海轨发公司拥有了进入轨道交通车辆整车生产的“通行证”。“股权交割完成之后,中国北车就拥有四家整车生产城轨地铁的制造厂。”谢纪龙告诉记者。目前,中国北车已有三家半具有整车生产城轨地铁车辆的公司——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唐山轨道客车有限公司以及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与庞巴迪公司合资的一家公司。中国北车此番收购的价款为3.65亿元,增资价款为0.85亿元。股权收购和增资完成后,中国北车将持有上海轨发公司第2页共4页50%股权,而上海轨发公司注册资本亦由6亿元增至6.6252亿元。上海电气持股降为34.91%,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持股15.09%。不过,海通证券分析师龙华指出,由于此前上海电气将上海轨发旗下的综合监控系统相关资产以335.76万元的低价转让给同属于上海电气旗下的上市公司自仪股份。“被低价转让的是上海轨发中4类业务中的优质资产之一,这对中国北车而言是一项损失。”对于这一说法,谢纪龙表示,“北车并无向地铁控制领域延展业务的打算,因此这一出售行为并不会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