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轴挺正的,直接标就行,而且是低指数,可以按照标准普标定。 那需要查查 pdf 卡片了,还有就是,有没有第二相,或者有序空位,都会差生周围的弱斑点,取向有微小的变化,一般大变形的样品会出现衍射斑点拉长。再有就是结晶生长的样品,生长的过程中也取向会形成略小的差别,就会形成你上面的衍射,要成多晶的话,需要有很多个取向随机的晶粒,你这个显然不是。 用 DM 软件测量面间距有两种方法,一是在像中直接测量,这种方 法测量方向必须严格垂直于要测的晶面,一般不常用。另外一种方法就是在 FFT 中测量相应的斑点,因为 HRTEM 与相应 FFT 有对应关系,FFT 一个斑点代表 HRTEM 中的相应一组面。方法是将像做 FFT,然后用 ROI Tool 中虚直线工具准确连接相应斑点到中心斑,然后在软件菜单 Analysis 中里选 Calibate,就会有正空间面间距显示。FFT中点少说明像的分辨率或质量不高。希望能得到高人指点啊,最好上面 2 种方法都介绍一下啊? 非常感谢 USTB 版主帮我做了这次 TEM 实验,标定后也请教了 USTB版主。感谢版主! 两张 SAED 图,左图经 111 方向旋转 19.5 度后得到右图,如果按照图中的标定,两张图可以自洽,可是图中的1/2 位置的弱点不好解释,能不能解释成超晶格? ~~~~~~~~~~~~~~~~~~~~~~~~~~~~~~~~~~~~~~~~~~ 晶体结构参数如下: 物质:(Bi0.7La0.3)FeO3 space grou p: C222 lattice parameters: a=5.5504,b=5.5498,c=3.949, 90,90,90, 以下是 XRD 图谱中出现的 d 值 H K L 2Theta/deg d/? I/rel. 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 0 0 1 22.497 3.949 50.66 1 1 0 22.639 3.92451 100 1 1 1 32.129 2.78367 95.21 2 0 0 32.23 2.7752 23.64 0 2 0 32.233 2.7749 23.64 2 0 1 39.663 2.27058 30.01 0 2 1 39.666 2.27042 30 0 0 2 45.924 1.9745 10.8 2 2 0 46.227 1.96226 21.28 1 1 2 51.789 1.76384 32.88 2 2 1 51.997 1.75727 32.58 3 1 0 52.064 1.75517 16.24 1 3 0 52.069 1.75502 16.24 2 0 2 57.213 1.60885 13.11 0 2 2 57.215 1.60879 13.11 3 1 1 5 7 .4 0 6 1 .6 0 3 8 9 2 6 .0 2 1 3 1 5 7 .4 1 1 1 .6 0 3 7 7 2 6 .0 1 2 2 2 6 7 .2 0 7 1 .3 9 1 8 3 1 8 .3 9 4 0 0 6 7 .4 3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