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的度数规则 易 经 一、数字--文明的高级形式 数学是文明的高级形式,自从人类脱离混沌的古猿时代,一直到传说中的伏曦三皇五帝时代,他们在千百万年的生存斗争中不断的创造着文明,同时他们不断的融合吸取着外来文明的精华,这个过程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剧,就好象一条指数曲线,终于在5 0 0 0 至 7 0 0 0 年前从无限遥远的宇宙诞生时起步的生命进程中崛起,爆发了文明的礼花,人类开始认识自身了,人类开始认识了自然,人类开始有了数字的意识,在此基础上诞生了各种原始的科学,从各个学科中将其各种事物的特征数总结起来形成了其辉煌的古代中国数学文明,而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著名的《易经》也是这个文明的一部分,汉语中"抽象"一词的来源可能和《易经》有关,更明确的说《易经》体现了这个抽象的过程,就是从《易》的《象》中抽取出来,舍其形而取其数。 二、《易经》的度数规则 谈及《易经》的度数规则,首先要讨论一种简单的数学运算和与此运算有关的汉字,这种运算方法就是我们常用的除法和乘法,我们当今所说的除法就是指用被除数除以除数并得到结果。根据目前的方法和运算工具一般都可以得到足够精确的值,所以我们基本上不再关心有关商数和余数和倍数的问题了。当然,在几十年前还不是这样,那时以前,除法还和商数、余数、倍数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我们举一个例子,比如用 1 0 0 除以 6 ,就是 6 个数一组,共分了 1 6 组,还余下(也就是剩下)了 4 个数,这样,1 0 0 是被除数,6是除数,1 6 是商数,4 是余数。反过来,以除数为基数,以商数为倍数,相乘,然后再加余数,就会得到原来的被除数。这样看除和乘就是互为反运算,但是我们所关心的不是乘和除的关系,也不是这个过程,我们关心的是汉字中有关这个关系的和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的名称中的文字:除、余、剩、乘、商、倍。这几个字十分有趣,除和余有共同的部首,说明古代除余同意,都是代表除法,除表示从总数中按定数去除,余表示剩下的数目。乘表示按定数进行倍数的积累,剩和余同意,表示把乘积分割一个一个去除而剩下的意思。这样在乘字中增加一个刀就表示了这个意思,因为刀的功用就是分割。商这个字在除法中表示用定数分割总数得到的组数,但是,这个字又是神秘的殷商王朝的名称,又有商人、商业、商贸(贸易),同时又有商量,商榷,智商的含义,古代五音中也有一个商就是宫、商、角、徵、羽。倍这个字和位类似,这些字都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