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师德师风,促廉洁从教概述/师风师德所谓师风师德也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教师应有的道德和行为规范,是全社会道德体系的组成部分,是青少年学生道德修养的楷模之一。从实践的角度看,具有高尚情操、渊博学识和人格魅力的教师,会对其学生产生一辈子的影响。唐代文学家韩愈在《师说》中给教师职业下的定义是:“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就是说,“传道”是三大任务中的首要。而要向人传道自己的道德就要高尚,这也是老师受人尊敬的原因。教师是“为人师表”的神圣职业,其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下一代的成长。因此,人们将教师视为“真正天国的代言者,真正天国的引路人”(杜威),称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把教育界称之为“最后一片净土”。特征/师德师德,是教师工作的精髓,可以用“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概括其内涵。师爱为魂。“师爱”是教师对学生无私的爱,它是师德的核心,即“师魂”。从爱学生的角度讲,就是教师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构成/师德教师道德认识、教师道德情感、教师道德意志、教师道德信念、教师道德行为、教师道德习惯。师德师风,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及其表现出来的思想和工作作风,包括对政治的关心和了解、对职业的热爱和投入、对同事的团结和合作、对学生的尊重和爱护、对学术的严谨和进取、以及对自己的要求和自律等各个方面的综合状况,包括教师的职业道德、职业精神、思想观念等多方面内容。高尚的师德和良好的师风是教师这个特殊职业的内在要求。教师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职业,教师的产品是人。 合格的教师不仅应具有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有为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健康的心理素质,还要具有时代特点的先进的道德意识。增加保护学生安全“保护学生安全”是针对中小学的特殊情况提出的——中小学生的绝大多数是未成年人,因此教师在负有教育、教学之责时也同时负有保护之责。这也是《青少年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具体化。这样的规定并不损害教师的利益,更谈不上侵犯教师的生命权,因为 “保护学生安全”并不排除教师也可以并应该保护自己的安全,更没有要求教师必须舍己救人。“保护学生安全”主要是要求教师在平时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落实各项安全措施,防范学生的危险行为。在遭遇突发事件,或学生处于危险中时,作为成年人、具有更强避险经验和能力的教师应该给学生切实有效的帮助。教师与学生的生命权是同等的,在危难中让体力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