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培训资料和考试试卷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分类1.青霉素类(青霉素、苯唑西林、氨苄西林、哌拉西林、阿莫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2.头孢菌素类(头孢唑林、头孢氨苄、头孢呋辛、头孢曲松)3.其他 β 内酰胺类4.氨基糖苷类(阿米卡星、庆大霉素)5.四环素类6.大环内酯类(红霉素、阿奇霉素)7.其他抗生素(克林霉素、磷霉素)8.糖肽类9.喹诺酮类(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10. 磺胺类(复方磺胺甲噁唑)抗(耐)药性(resistance)1、含义:固有耐药,intrinsic resistance:又称天然耐药,由细菌染色体基因决定,代代相传。 获得性耐药,acquired resistance:是指细菌在接触抗生素后,改变代谢途径,使自身不被抗菌药物杀灭的抵抗力。这种耐药菌可通过耐药基因的传代、转移、传播、扩散、变异等,形成高度和多重耐药。交叉耐药,cross resistance:细菌对某种抗菌药产生耐药性后,对其他从未接触的抗菌药也产生耐药性。2、细菌耐药性变异的趋势:近年来临床上发现的耐药细菌的变迁有以下6 个主要表现:①. 耐甲氧西林的金葡菌(MRSA)感染率增高②.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引起感染增多③. 耐青霉素肺炎球菌(PRP)在世界范围,包括许多国家和地区传播④. 出现耐万古霉素屎肠球菌(VRE)感染⑤. 耐青霉素和耐头孢菌素的草绿色链球菌(PRS)的出现⑥. 产生超广谱 β-内酰胺酶(ESBL)耐药细菌变异。3、避免细菌耐药性的产生:①. 合理选用抗菌药②. 足够的剂量和疗程③. 必要时联合用药4.有计划的轮换供药5.开发新的抗菌药。β-内酰胺类抗生素1、 分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其他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药、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复方制剂。青霉素 G(penicillin G)〔抗菌作用〕窄谱 ,对 G+球菌、G+杆菌、G-球菌、螺旋体及不产 β-内酰胺酶的厌氧菌有良好活性。〔临床应用〕敏感菌感染的首选:〔不良反应〕①过敏反应:皮肤过敏、血清病样反应较多见;1 / 8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培训资料和考试试卷过敏性休克:最严重,表现有循环衰竭、呼吸衰竭和中枢抑制。②.局部刺激症状:红肿、疼痛、硬结;③大剂量应用可引起精神错乱、抽搐;高血钾症或高钠血症。〔临床应用提示〕•详细询问患者有无过敏史•用前要按规定方法进行皮试(浓度为 500 单位/ ml,皮内注射 0.05 ml~0.1 ml)。• 一旦出现过敏性休克症状,应立即肌注 0.1%的肾上腺素 0.5 ml~1 ml,临床症状无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