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插秧机械化宣传进度XX省XX市XX县区是XX市、区政府所在地,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事业发达,地处滇中高原中部,是典型的坝区(县),农业生产以精耕细作为基础,水稻作物是全区种植面积最大,总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是全区65万人的主粮;全区有水田面积l7万亩;其中:按1984年原曲靖县农业机械化区划主要分布在XX县区坝区盆地内,牵涉三个乡(镇),面积连片,田块大小及高差适应高速插秧机的推广,面积4万多亩,我区水稻插秧机械化的推广应从条件具备的机械化作业区坝区起步。一、水稻插秧机械化推广的必要性目前,全区农业生产过程的机耕、机耙、机收、机烘、农田基础建设、化肥深耕等机械化作业已得到稳步、长足的发展,水稻作业机械化已成为农业机械化全盘推进的制约“瓶颈”,因此,水稻插秧机械化的推广有利于突破制约水稻生产全过程机械化的“瓶颈”。有利于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当前的农业生产效率,把长期以来广大劳动妇女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节约大批劳力从事第三产业生产,为社会创造效益,加速全区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步伐,加速水稻机播秧推广进程,是全区几十万农民的渴望,对全区经济发展,社会影响和农业现代化的实现有着深远的历史性意义,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二、水稻机械化推广基础XX市XX县区(县)水稻插秧机械自1979年开始引进实验,1992年又开始从XX省延吉插秧机厂引进了机动和人力插秧机各一台,由于受经济因素,插秧机自身制造技术和农艺育苗技术的不成熟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实验推广没有取得稳定性进展,到2006年和2007年连续两年在全区多点、面积50—100亩的推广中,无论从机插的每亩穴数,插秧的株行距、深度、每穴株数等各项考核指标,均能满足农业生产技术要求,插秧机生产技术趋于成熟,其机插的:勾秧率、伤秧率、漏插率等各项技术考核指标均能满足农艺要求,作业性能稳定,完全能适应第1页共4页水稻栽插“浅、匀、直、稳”的基本农艺技术要求,机械的可靠性,适应性与早期的插秧机相比有了较大提高,整机设计技术及各项性能趋于成熟,与该区历史上前几轮推而不广的机插技术相比,有了质的飞跃。从以上两年的东洋p600和久保田spu一68c乘座式高速插秧机、步行手扶式插秧机小面积示范推广中,机插秧与规范人工插秧相比,相同的品种和常规农作物生长管理模式,机插比人工插秧每亩增产50—90公斤;但步行式手扶插秧机作业中,机插作业强度较大,直线行驶性能难于控制;乘座式高速插秧机需l一2人操作,作业性能稳定,劳动强度小,生产率高;因此,我区根据全区实际条件,要从经济条件、地理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应选择从“坝区机械化区”推广着手;以达到中心开花,向四周辐射之目的;机型选择无论进口还是国产应以高速乘座式为主,机动步行手扶式和人力插秧机根据需要逐步配套。三、机动插秧机推广优势1.推广机动插秧机需要工程技术与生物技术的完美配合,目前,区农机局已撤消合并农业局,局领导可以达到全盘布局,统筹安排,协调和使用等措施,生物技术和工程技术可以达到紧密配合之目的。2.通过前几年的实验推广经验,原育苗采用机械化大棚育秧成本太高,农民不能接受;而后采用底层为孑l膜,上为1.5—2cm营养土后再播种盖膜育秧方式,插秧时又需要人工根据插秧机需要,按长宽大小划块,搬运装入插秧机秧盘,此种办法会造成对秧苗的损伤;近几年经过逐步探索,采用塑料软盘育秧已取得成功,软盘大小与插秧机需要相配合,不需要拔秧和划块搬运,不会损伤秧苗,育苗的密度和均匀度直接影响机插效果和粮食产量,能否保证每亩所需株数,育秧是关键。3.目前,购机补贴为插秧机推广带来了广阔的前景,购置插秧机可享受30—50%的购机补贴,各乡、镇、行政村委会还有相应的优惠措施。4.在各种条件配套的情况下,购机者按每台8万元计算,2年即可收回购机成本,诸多条件为机械化插秧技术推广创造了有利条件。第2页共4页四、机插作业效率高在软盘育苗、田块准备能满足农业生产技术要求时,每台步行手扶式插秧机每个工作日按8小时计算,在正常作业情况下,作业效率一般为2.5亩每小时,单日可插20亩;机动高速插秧机作业效率一般为每小时5亩,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