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 共 11 页省(市区) 姓名 准考证号 ……… 密……… .………… 封…………………线…………………内…… ..……………… 不…………………… . 准…………………答… . …………题… 下载后可任意编辑2024-2024 年全国硕士讨论生入学考试《教育学》考前检测试题 B 卷 附解析考试须知:1、考试时间:180 分钟,本卷满分为 300 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认真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 45 小题,每题 2 分,共 90 分)1、教育讨论的定量分析中最常用的反映离散趋势的差异量数是:( )A.全距B.中数和平均数C.标准差和方差 D.差异系数2、学生需在别人的帮助下,在真实和现实的情境中发生这种构建主义主张属于( )A.个人建构主义B.认知建构主义C.心理建构主义D.社会建构主义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学生受教育权的具体内涵是( )A.学生有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的权利B.学生有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分提出申诉的权利C.学生有根据国家规定获得奖学金或助学金的权利D.学生有毕业或结业时获得学位证书,学位证的权利4、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前,苏联在实施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过程中,曾出现把智育视为教育的中心任务、片面追求升学率、相对忽视劳动教育的现象。此现象发生于( )A.建国初期的教育改革 B.20 年代的教育改革C.30 年代的教育改革 D.卫国战争时期的教育改革5、体谅模式使用诸如“有人在乘车时不停地跟司机说笑话,接着可能发生什么?”之类的人际互动情境问题,组织学生沟通经验,续写故事或画连环画,分组合作编写和表演情景剧,其直接目的在于引导学生( )A.置身事外,从旁观者的立场客观评价他人的处境和需求B.设身处地,从参加者的立场感受他人的处境和需求C.设身处地,从参加者的立场预估人际行为后果D.置身事外,从旁观者的立场预估人际行为后果6、20 世纪 60 年代英国开始改革以文法中学、技术中学、现代中学为主体的“三分制”中等教育体系,试图消除不同类型学校的学生在就业和升学方面的不平等,大力推动建立( )A.统一学校B.国立中学C.中间学校D.综合中学7、讨论者试图了解某地区初中老师的教育理想和信念,最适合选用的讨论方法是( )A.观察法+访谈法B.问卷法+访谈法C.问卷法+实验法D.实验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