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监督实践与思考【摘要】水利部提出了“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新时期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质量监督作为水利行业工程建设质量监管的最后屏障,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通过总结XX市XX县区以抓质量监督促进全区水利工程建设质量提升的实践经验,提出了加强质量监督机构能力建设、完善质量管理制度、重构监督管理体制、创新质量监督方式等措施和加强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建议,供其他地区质量监督工作参考。【关键词】质量监督;措施;建议一直以来,水利部高度重视水利建设质量工作,高位强力推进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管理。20XX年印发了《贯彻质量发展纲要提升水利工程质量的实施意见》,在全国水利行业大规模开展“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年”活动;20XX年,水利部启动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工作专项考核,标准逐年趋于严格,导向作用越来越强,对促进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管理水平提升、保障水利工程实体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水利行业质量监管方面,水利部明确要求加强政府监督管理,推行质量分类监管和差别化监管,突出对重点工程和民生工程的监管,突出对质量管理薄弱项目的监管,突出对质量行为不规范和社会信用较差的责任主体的监管,提高监管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1]。XX市XX县区水利局按照新时期水利行业强监管要求,立足区情实际,以加强政府质量监督为抓手,不断提升全区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监管水平。1XX县区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监管现状1.1近期水利工程建设概况。XX县区地处长江与乌江交汇处,三峡水库核心屏障区,区内水系发达,河库众多,水利工程建设任务较重。“十三五”以来,全区水利工程涉及150多个建设项目,完成总投资23.35亿元,分年度投入为6.64亿~9.34亿元,涵盖骨干水源工程、中小河流治理工程、病险水库加固工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工程、饮水安全工程、水电站增效扩容工程等6大类。大规模水利工程建设,加强了XX县区水第1页共6页利基础设施与基础产业,增强了全区防灾、减灾能力,为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水利工程保障。1.2质量管理体制。XX县区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严格执行《水利工程质量管理规定》的要求,实行“项目法人负责、监理单位控制、施工单位保证与政府质量监督”相结合的质量管理体制,参建单位按照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规定落实质量管理责任。XX县区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站代表区水利局依法履行政府监督职能,并按照市、区质量监督机构责任划分规定,负责对除市级监督项目以外的水利水电工程实施质量监督,监督对象主要以小型水利工程及中型水利工程的附属工程为主,根据上级质量监督机构工作的需要,派人员参与其在XX县区组织开展的中型水利工程质量巡监。1.3质量监督方式。XX县区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站每年受理单个项目投资规模100万元以上的报监项目达30余个,质量监督采取以抽查为主的方式开展。工程开工前,质量监督机构根据项目具体情况,配备数量不等质量监督员,由项目监督员制定质量监督计划,并向参建单位开展质量监督工作交底,明确监督管理内容和要求。工程建设过程中,项目质量监督员随机抽查工程质量,核查参建单位质量管理体系,见证重要隐蔽和关键部位单元工程验收,参加质量事故现场分析及处理,审查施工质量检验评定资料,列席法人验收、参加竣工验收,按规范要求对验收质量结论备案。1.4以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受机构编制及经费制约,质量监督机构履职能力与工程建设需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服务全区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的能力有待提升,质量监督权威性还未树立。主要表现为质量监督人员力量配备、部分辅助检测设备配置和经费保障还不能完全满足监督工作的需要,质量监督员监督手段过于单一,过渡依靠质量检测单位检测报告支撑,发现质量问题后能够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地方性质量管理制度不完善,质量分类监管和差别化监管还未实现,影响工程质量的关键环节监督力度须进一步加强,社会参与工程建设监督的程度低,质量问题后续整改力度还须增强。2XX县区加强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监督实践第2页共6页针对XX县区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监督工作存在的问题,通过加强以下四方面工作,全区水利工程质量显著提升,全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