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08年全国高中化学优质课(华北区)观摩评比暨教学改革研讨会 北京市参评教学设计 《物质的分类》教学设计 北京十八中靳云 2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 第二课时 分散系及其应用 一、教材内容分析 分散系及其应用这节课是在学习了物质分类以后进行的,利用分类的思想理解胶体是一种分散系,从分散系粒子的大小引出胶体的概念。本节课通过胶体的重要性质丁达尔效应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决定物质的性质不仅与物质的结构有关,还与物质的存在方式有关,与构成物质的粒子大小有关。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化学学科的特点,加深对物质世界的认识。物质的分类是新教材中变化比较大的一节,本节课的核心是化学研究思想,化学学习方法的课。当化学学科的研究已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时,对物质的认识是在对物质进行分类以后在对一类物质进行研究,节约了人力物力减少了资源的浪费,加快了研究的进程。教材是学生在高一刚刚接触到化学学科的时刻就直接把化学的研究思想,和研究方法抛给了学生,而分类的思想一直贯穿在学生一生的学习中要使用的思想,对物质世界进行不同角度的研究时用到不同的分类方法。也就是说本节课的内容学生会在以后的各个模块学习中反复使用,并不断深入学习。对物质分类方法及分类标准的理解,分散系的分类是对混合物分类的应用,应该把握好用分类的思想去理解各种分散系。 对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分散系及其应用这节课的研究视角特殊,学生有陌生感。所以设计了从生活常见的物品为背景引入教学。给学生提供大量的生活生产实例。由于本节课研究物质的角度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为了曾加学生的感性认识。课前布置学生寻求实验用品可口可乐、雪碧、冰红茶、绿茶、豆浆、碘酒、稀米汤、牛奶、泥水、发胶、养发水等。利用学生最熟悉的生活中常用的物品(饮料、食品、护肤品)进行混合物的分类引出分散系的概念。调整实验,设计成学生并进实验,在教材给出的实验素材的基础上使用学生自带的可口可乐、雪碧、冰红茶、绿茶、豆浆、碘酒、稀米汤、牛奶、泥水、发胶、养发水等物品进行实验。分小组完成实验,不同的小组在实验时有不同物质研究(自带)打破教材的局限,开拓学生的研究思路。在以小组为单位汇报的形式展开。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提出问题,思考、讨论、质疑。最后教师提升观点小结。 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利用科学视野,给学生介绍胶体的介稳性,胶体电泳性质的应用(静电除尘等)及胶体的聚沉(做豆腐等)这部分不要求学生都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