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作业 1 、2 、3 、4 参考答案 第 1 -3 章 1、举例说明病因和条件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答:病因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是:(1)引起疾病:没有致病因素就会发生疾病。例如,没有白喉杆菌就不会引起白喉;(2)决定疾病的特异性:例如,白喉杆菌决定所患疾病是白喉,而不是结核病或乙型脑炎。条件是在病因存在的前提下,促进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例如,结核病的病因是结核杆菌,但多在营养不良的情况下发生,所以营养不良是结核病的条件。 2、简述脑死亡的判断标准及认识脑死亡的意义。 答:脑死亡的判断标准是:(1)不可逆的深昏迷,对外界刺激毫无反应;( 2)自主呼吸停止;(3)颅神经反射消失;(4)瞳孔散大固定;(5)脑电波消失;(6)脑血流停止。 认识脑死亡的意义:(1)充分利用死体材料,作为器官移植的供体;(2)节省人力物力;( 3)伦理的许可,对死者的尊重。 3、试分析肺动脉栓塞的途径及后果。 答:肺动脉栓塞的后果取决于栓子的数量及栓子的大小:( 1)栓子大多来自下肢深静脉,栓子较大,栓塞于肺动脉主干,引起猝死;猝死机制:引起急性呼吸循环衰竭;(2)栓子较小、数量少,栓塞少数肺动脉小分支,不会引起严重后果;因为肺组织有肺动脉和支气管动脉双重血供;( 3)栓子小,但数量多,栓塞与多数肺动脉分支,引起急性呼吸循环衰竭,严重者猝死;因为栓塞与多数分支引起肺循环阻力增大,引起支气管动脉痉挛,迷走神经兴奋,引起支气管痉挛,增加呼吸阻力。 4、试分析血栓形成的条件及对机体的影响。 答:血栓形成的条件:(1)心血管内膜的损伤,从多方面启动凝血系统:①内膜损伤→内皮下胶原暴露,激活Ⅻ因子,启动内源性凝血系统;②内膜损伤→释放组织Ⅲ因子,启动外源性凝血系统;③内膜损伤→内皮下胶原暴露,血小板易于粘附集聚,释放血小板因子;(2)血流缓慢及涡流形成:正常血流分层流,血小板在轴流中,不易附壁;当血流缓慢及产生涡流时,血小板易于附壁,促进血栓形成;(3)血液凝固性增高:血液中含有较多凝血因子,如分娩或大手术后。血栓形成对机体的影响:(1)有利方面:阻止出血,如溃疡及结核病出血。(2)不利方面:①阻塞血管,阻塞动脉引起缺血,阻塞静脉引起淤血;②血栓脱落引起栓塞,③心瓣膜血栓形成引起瓣膜变形;④微循环内广泛血栓形成引起广泛出血。 5、试分析休克早期微循环的变化及其微循环变化对机体的影响。 答:休克早期微循环变化是“少灌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