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 第 1 页 共 1 1 页 《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课程作为独立研究领域诞生的标志是( A ) A.博比特《课程》的出版 B.博比特《怎样编制课程》的出版 C.查特斯《课程编制》的出版 D.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的出版 14.罗杰斯“非指导性教学”相应的学习观是 ( C ) A.有意义发现学习 B.有意义接受学习 C.有意义经验学习 D.有意义机械学习 10.柏拉图把“有德性的生活”视为教育的终极目标,亚里士多德认为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幸福”,昆体良认为“受过教育的人”的理想是“大演说家”。这种目标定位方式反映的是课程与教学目标的( A ) A.普遍性目标取向 B.生成性目标取向 C.行为目标取向 D.表现性目标取向 12.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 ( C ) A.经典性条件反应和强化原理 B.经典性条件反应和平衡原理 C.操作性条件反应和强化原理 D.操作性条件反应和平衡原理 2.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圣经”的课程著作是( C ) A.《儿童与课程》 B.《怎样编制课程》 C.《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D.《课程》 13.被看作是课程开发的经典模式、传统模式的是 ( B ) A.情境模式 B.目标模式 C.批判模式 D.过程模式 4.理论化、系统化的教学论的创立者是( A )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卢梭 D.裴斯泰洛齐 11.布鲁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包括 ( A ) A.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 B.智力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 C.智力技能、态度、动作技能 D.认知领域、态度、言语信息 6.“隐性课程”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杰克逊的一本著作中,这本著作是( C ) 《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 第 2 页 共 1 1 页 A.《老师,再见!》 B.《爱的教育》 C.《班级生活》 D.《隐性课程论》 15.最早实行选修制的国家是 ( C ) A.法国 B.美国 C.德国 D.英国 14.在非指导性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变成了( C ) A.引领者 B.管理者 C.促进者 D.指导者 4.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作为先知者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这显然不符合非指导性教学的要求。所以,罗杰斯不愿意用“教师”一词,代之以 ( A ) A.促进者 B.监控者 C.旁观者 D.主导者 10.普遍性目标取向体现的价值取向是 ( D ) A.实证主义 B.泰罗主义 C.唯科学主义 D.普遍主义 9.范例教学的特殊之点在于“范例”,范例的基本特征是( A ) A.基本性、基础性、范例性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