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通信电源》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s0658015 课时:40 理论:34 实践:6 学分:2 适用专业:通信类专业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本课程为通信技术(光纤通信方向)、通信系统运行与管理(通信工程设计与监理方向)和移动通信技术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对通信电源系统有个整体认识,理解通信电源系统基本原理,掌握通信电源系统的安装维护管理方法,训练学生通信电源系统维护的实际技能。使学生在进行通信电源系统设计及维护时,能够合理选择电源设备,组成能够可靠供电的电源系统,并能够完成各种电源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 本课程在通信类专业的第三学期开设,学生已经学习了电工及模拟电路的相关知识,同时对通信网络有所了解,对通信类专业综合岗位的工作有了一定的认识,在这个时间段开设本课程,对学生学习的针对性和知识的衔接上都较为合适。 本课程为通信工程设计与监理方向的学生今后通信工程设计及概预算课程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同时拓展了通信类专业学生在通信电源设计、安装、操作及维护方面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思路 (一)开发的路径 《通信电源》课程是通信类专业一门专业拓展课程。通信企业通信类专业岗位对复合型人才需求强烈,(复合型人才指对高职层面的技术蓝领,要求胜任传输线路、终端装维、基站全业务在内的综合性岗位),而通信电源选择、安装及维护是其中的一个十分薄弱环节,开设《通信电源》课程,扩充学生通信电源方面的知识,使之成为非通信电源专业的学生今后就业的一大优势。 以学生如何获得知识技能为切入点,遴选出课程所对应的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结合实训条件,以学生认知和技能的获取为依据进行序化,开发任务驱动的项目制课程,创造虚拟的工作环境,将创新教育渗透到课程设计中。 学生通过完成工作任务,主动理解和获得知识技能,学会工作和在工作中提高自身 — 2 — 的能力,从而提升了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同时,大部分工作任务需要以团队的形式完成,可以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管理能力和创新开拓精神。 比如本课程其中的一个工作任务为:某机房开关电源告警的处理。需要学生组织团队,制定方案,明确分工。在整个任务完成的过程中,安排引导式的讨论课,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主动性和兴趣,定期开放实验实训场地,提高学生实践动手的针对性和效率。最后,通过评价,包括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点评,使学生能胜任今后工作岗位上具有代表性的工作,掌握相关理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