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不得通过微信和 QQ 布置作业浙江等地严禁使用学习类 APP 布置作业;学校方面称电子设备和软件容易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教师不得通过手机微信和 QQ 等方式布置作业……”,一则教育部针对政协委员提案的回复,让“禁止电子作业”成为关注焦点。近段时间以来,教育部持续下达“减负令”,有关学校对学生及家长布置和提交作业的话题也讨论不断。不久前,浙江发布《加强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意见(征求意见稿)》,拟禁止学校使用 APP 布置作业,原则上采用纸质作业,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地区。“妈妈,我今天留的什么作业来着?”自学校老师通过微信群布置作业以来,每到做作业时间,河北省某学校六年级学生晨晨都会习惯地向妈妈提问。不仅是布置作业方式,晨晨做作业的平台也转到了线上。如今,电子作业对中小学生来说越来越平常,“这种方式可以让家长随时掌握孩子的学习进度情况,并与学校一同督促孩子完成作业。”但晨晨妈也有苦恼,APP 上的趣味“游戏”总会让孩子“流连忘返”,“我担心长时间使用对视力有影响。”政策多地规范学习类 APP 使用针对全国政协委员此前提出的《关于停止小学老师用手机微信和QQ 对学生及家长布置和提交作业的提案》,近日,教育部在官网上做出回复称:明确教师不得通过手机微信和 QQ 等方式布置作业,或将批改作业的任务交给家长,避免出现“学校减负、社会增负,教师减负、家长增负”等现象。不久前的 2 月 12 日,浙江省教育厅联合多部门,发布征求《浙江省教育厅等九部门关于全面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公告,明确严禁使用 APP 布置作业。福建省也曾出台明确规定:原则上不布置电子家庭作业,确有需要的,初、高中生每日电子作业总时间不长于 20 分钟并向学校报备。事实上,自去年起,儿童青少年电子产品使用就已成为监管重点。2018 年 8 月,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下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要求学校布置作业不依赖电子产品,原则上采用纸质作业;教学不依赖电子产品,使用电子产品开展教学时长原则上不超过教学总时长的 30%。家长担心 APP 不良内容对孩子造成不利影响“孩子都处在被 APP 包围的大环境中,一味禁止不合适。”北京市海淀区花园村第二小学家长、校理事会理事长黄中表示。在他看来,信息时代成长的孩子,无法避免与各种APP“打交道”,学会健康使用信息化产品,如善用电脑搜索需要的资料,是新型人才必备的技能。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