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论文之小学数学课堂上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倾听是凭助听觉器官接受言语信息,进而通过思维活动达到认知、理解的全过程。课堂倾听是一种有意识、主动的听,不仅要用耳朵听,更要用心听、用脑子听。“学会倾听”是新课程赋予学习习惯新的内涵,学会倾听是一种能力,是一种习惯,是其它活动的基础。有关资料表明: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听占45%,说占 30%,读占 16%,写占 9%,这一连串的数字告诉我们,良好的倾听习惯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取得外界讯息的关键。而对小学生来说,倾听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学生只有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课、同学的发言,才能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开启思维的火花,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才能保证活动有效地进行,做到活跃而不失有序。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也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倾听习惯的培养,因为倾听是一种重要的学习习惯,是其它活动的基础,而对小学生来说,倾听就显得更为重要。那么,到底如何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呢?我从小学数学这门学科,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一些具体做法。一、调动兴趣,乐于倾听倾听对于好动、活泼的儿童来说是无趣的。但作为一名教师就要想方设法从这种无趣中寻找和创造乐趣。只有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才可以使有目的的教学行为,通过学生本身的积极参与,诱发学生主动倾听的兴趣。1、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学生渴求老师的爱,想使自己成为老师心目中的好孩子,这是他们的行为动机和迫切需要,事实上学生往往因为喜欢哪位老师,就会做到认真倾听他上的课。所以在课堂中,我们应以朋友的身份和学生交谈,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给学生营造一种宽松、活泼的课堂形式,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乐意倾听,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生动、更活泼,使我们的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2、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学生在真实、具体、富有情趣的情境里会乐于倾听他人,一节课的导入是教师对教学过程周密安排的集中体现,是展示教师艺术的“窗口”。现行的教材中有许多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形象,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三年级的《笔算乘法》时,我从学生喜欢看动画片《蓝猫淘气三千问》引入,再借助三位主人公的话(每句话有 12 个字),引导学生以此内容提一个有关字数的数学问题,这样把教材中习题的内容加以创新,使相对枯燥的教学问题变得生动而有趣,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乐于倾...